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夏娜娜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夏娜娜
          陵城区于集乡张西楼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也强调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对话的一种过程,理答行为是这一对话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理答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小学教学问答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帮助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然而理答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存在着理答意识相对淡薄、理答技巧运用不足、理答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从重视理答预设,增强教师理答意识;拓宽理答视角,科学运用理答技巧;注重理答反思,提升理答实际效果等策略出发提高理答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阅读活动中,才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技能提升上去。还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阅读之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哪个阶段,阅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只有通过有效的阅读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夯实的读写基础。虽然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枯燥的结构分析中,随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为有效阅读制造了障碍。
          1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定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概括能力指的是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要表达的内容概括出来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一开始培养阅读概括能力时最应当注重的便是文字的累积,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同时,也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各种类型的文章对于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处的,高段学生正是训练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起步时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文章细细的评读,再加上老师在旁边的悉心指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2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2.1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是当前很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手段,基于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好地阅读。比如,在《日月潭》的教学中,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去过日月潭观光,只是通过文字描述以及教师的口述,学生是无法有效感受景区美丽风光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以及图片,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看到日月潭美丽的景象,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描写的景象,提升教学代入感。通过给学生展示图片以及视频,也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他们接下来的阅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对于日月潭的情感。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有利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2多多练习,从文章出发
          一篇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而文章的段落就是一棵大树上的分支,虽然不起眼,但是不可分割。往往在段落上就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将每一个段落的段意整理归纳进行概括,以题目为中心用发散式思维思考。

高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可能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教师对学生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补充,也可以让学生们理解的更加有深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水平也一定会有提高,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练习,把这种具有专业性的训练放在首位。教师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许多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但是有的同学苦思冥想也想不到结论,教师应当选择因材施教,不是一味为了阅读而读,而是要让学生们都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和见解。
          2.3重视理答预设,增强教师理答意识
          在课前备课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全面、充分预设阅读教学问答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还要预设学生的不足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以生为本”开展教育实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强化“教学对话”的思维,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互动对话。教师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强化了理答意识,才可能真正重视理答行为。
          2.4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引导下可以完成有关的阅读任务,教师要以课本阅读为主,结合其中的难点以及重点设计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字功底进行加强,且需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提升其积极性。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可以依据他们的年龄需求,注重对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一步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自我探究能力进行培养,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除了要和教材相符之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5对阅读成果总结分析
          当阅读课堂结束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够得到人的认可与鼓励,只有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才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可定,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这篇文章中主要是在大自然中狼与鹿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数量变化对森林所造成的影响,当学生对这篇课文阅读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理解,如狼和鹿之间的关系,还有鹿与森林的关系或者是狼和森林的关系等,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可以给予引导,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所遇到的好词,好句以及修辞手法及时记录整理。
          结语
          阅读概括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初具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对这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概括能力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都可以采纳试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们的引导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识的抽象能力。在累积知识的情况下,高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鲁有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9(34):40-41.
          [2]?李晓玲.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2018:341-343.
          [3]?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