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杨平 2.刘月明
1.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电化教育中心 715200
2.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城关第五小学 715200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突破教学中的疑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强化教学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可以加大课堂容量,补充课本知识,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多媒体 使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恰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不当,不仅无益于教学,反而会有损于教学。那么,如何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呢?
一、利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育学家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指出,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有趣,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难免会有学生不太感兴趣的文体或文章,如果此时仍硬着头皮进行干巴巴的说教,分析课文内容,分析手法等等,势必会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好。但如果能为枯燥的文字配上生动的图片或动画,那么课堂教学就不会显得那么枯燥了。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恰当使用多媒体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突破疑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利用多媒体技术,就是为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你如何描绘,就是无法引导学生想象出一个画面或者意境;无论你如何解释,也很难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这时巧妙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演示学生难以想象的画面来解决教学重难点。比如,在教《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对词中描绘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我找出应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按照图片所呈现的画面,适时的对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进行了点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背诵起来也容易了不少。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还要求教师对所教授的课文要有深入的研究,精准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如若不然,随意使用或者滥用多媒体,则会对教学形成拖累,不仅重难点突破不了,还会造成学生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只有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强化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相比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生动的图片,声音能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比如语文教学最离不开的就是诵读,但因教师个人诵读水平不同,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诵读不好的诗文,就可以找名家的诵读音频。像《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女教师是朗诵不出好的效果的,于是我找来曹灿先生的朗诵,浑厚的男中音加上时而紧张时而舒缓的古典音乐,使得那精彩的场景如在眼前。学生说,听两遍后文章里面的很多语言都能记住了,像这样的效果若非多媒体技术是很难达到的。再如,为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断句能力,我将《鸿门宴》全文去了标点符号,然后用多媒体呈现,让学生合上课本,只许看着屏幕进行朗读,有的同学断句断错了,经过同学提示,教师讲解相关断句知识,这样下来学生对断句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文章本身也加深了印象。再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里有这样的句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里秦、晋、郑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不搞清楚,便理解不了这些话的意思,于是找出春秋时期的地图,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便一目了然,明白了烛之武那精彩的说辞里包含的意思了,这样直观的视觉代替了讲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诸如此类的情况还有很多,对某个知识点的认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篇文章的结构章法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音画特点给学生以深刻印象。但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注重实效,科学使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四,利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容量,补充课本知识。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语文科目所涉及到的语文知识更是浩如烟海。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本的局限性,要更好地掌握好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仅仅靠一本教科书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语文课堂必须要有适当的补充材料,而这些补充材料学生手里又没有,此时运用多媒体进行补充再好不过了。比如学完《鸿门宴》这一课,我找出李清照、杜牧、王安石、毛泽东等的评价项羽的诗词,让学生来学,配合着课后刘邦对胜败的论述,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项羽其人,而不被课文里的描写所局限,这样项羽在学生头脑里不再是一个自矜功伐,目光短浅的形象,而是一个立体的,更为丰满的形象了。又如,学了《烛之武退秦师》一课后,我又适时的补充了一篇文言文,而这篇文言文可以说是本文故事的后续,即烛之武劝退秦军之后发生的事情,学生急于知道故事最终的结局,认真地学习了这篇补充文章,从而积累了文言词语,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当然课文的补充材料也必须是经过推敲的,一定要围绕着本课的教学任务而精心选取,一定要对本课的教学形成必要的补充,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要的不重要的都用多媒体展示,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片面追求了多媒体的效果而忽略了教学效果,最后使课堂变成了图片与材料的堆砌,全无一点益处。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但是必须明确它仅仅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不可代替粉笔和黑板等其他教学手段,更不可能代替师生的对话交流和学生的课堂活动。同时它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而增加传统教学的魅力,在使用中切不可喧宾夺主甚至取而代之。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和运用好多媒体技术,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