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思彤
陕西省宝鸡市宝鸡石油小学
【摘要】 基于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上的贯彻与运用。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引发情感共鸣;了解文章背景,升华精神境界;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情感体验;开展合作学习,陶冶审美情趣四种途径,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收获,增强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精神境界,最终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关键词】 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 贯彻与运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课不仅是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观与价值取向的引导,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在当前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此时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贯彻与运用情感教育,更利于发挥出情感教育得天独厚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与人格,健全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生成一种大情怀,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
一、创设情境教学,引发情感共鸣
由于小学五年级的教材,其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的筛选,方可成为学生学习和阅读的精品,尤其在表达方面通常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去呈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1】。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及认知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出仿佛身临其境之感,帮助学生去进一步感悟课文的内容,逐渐引发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以便学生对学生贯彻情感教育,去启迪学生的心灵,从而有助于学生逐渐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最终实现高质量语文学习。
比如部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需要学生在反复朗读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及被毁灭的经过,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昔日辉煌宏伟的圆明园与现在的一片废墟圆明园的图片,同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相关视频,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将一幕幕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促使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情感,充分激发起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及勿忘国耻的情感,以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对圆明园毁灭的痛惜、惋惜情感,最终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二、了解文章背景,升华精神境界
可以说,一篇文章的背景,是作者当时所经历的生活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心路历程。
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上为学生贯彻情感教育,教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去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包括当时整个社会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处境及创作心情等等,以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解读文章,进一步体会文章中蕴藏的情感与思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升华学生的精神与心灵境界【2】。
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从军行》一文,需要学生理解古诗大意,能够体会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这首故事的相关背景资料,是诗人王昌龄所著,真实的反应出唐代守边将士们艰苦的战斗生活,以及决心打败入侵之敌的英雄气概,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出战争的环境十分艰苦,表达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后两句则是描绘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面貌及激烈场面,黄沙把战甲磨破,但是将士们的报国斗志丝毫未减。从而,通过教师详细的背景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将士们许身报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以便学生深受感染。
三、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运用和贯彻情感教育,就需要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以便从中有所领悟和收获【3】。而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借助语言来传递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组织适当的语文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经历亲身的体验去提升情感素质,并且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最终发挥出情感教育的最大化价值。
比如部编版五年级《落花生》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落花生去感受做人的道理,了解到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事物,默默无闻却实实在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去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在分角色表演活动之中,去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开展合作学习,陶冶审美情趣
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其独特所在,但是只有学生去细细品味文章语言,才能去充分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想要为学生贯彻情感教育,就要激发起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深入挖掘文章的细节与情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文章的内容,并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同时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和审美情趣,最终增强学生的情感能力与综合素质。
比如以部编版五年级《题临安邸》一诗,教师就要让学生合作学习本诗,去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逐词逐句进行剖析,细细品味古诗中表达的情感,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在反复的诵读与想象之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以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和震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的贯彻与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素质和精神境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通过语文教师将情感教育与文章内容充分的融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在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下,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终确保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立斌. 浅谈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22):47.
【2】庄佩伟.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方案初探[J]. 读书文摘, 2019, 000(004):P.60-60.
【3】苏颖繁. 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南北桥, 2019, 000(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