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康
柳城县大埔镇里明小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545200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愈发受到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对于其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研究逐渐增多。微课就像它字面上的意义一样,即微小的课程,但却能为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情况还存在着一定的改进空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没有做到将微课与本身的教学过程有机融合起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微课的教学效用,敢于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为数学课堂带去一抹春风,达到带动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向前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探究
引言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轻松解决比较抽象、繁杂的数学问题,即使教师花费大量的口舌,他们也很难理解。教师如果借助微课进行教学,把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便能轻松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微课的概念以及应用意义
结合相关研究工作者对于微课的定义阐述,可以把微课理解概括为:基于我国的教学课标要求,以视频为实施载体,帮助教师在课堂内、外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的教学过程。由此可看出,视频是微课实施的载体,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一重要或有难度的数学知识点借助微课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由此记录下完整的教学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微课,使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巧妙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一方面能够实现引导学生有组织、高效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形式有效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也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丰富,实现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巧妙结合,最终为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服务。因此,教师只要能够正确合理地运用微课,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作用,必定会为改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实际帮助。
二、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原则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其一,趣味性原则。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他们的主要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大的好奇心,但也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老师应该遵循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其二,自主性原则。传统教学的弊端在于老师和学生的位置反了。学生应该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因此,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启发性原则。虽说课堂导入环节只有短短几分钟,但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而要将其与之后的内容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微课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微课进行情境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不竭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老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生动、立体、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结合生活经验展开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比如学习“方向和位置”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微课的生动直观的特点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发散思维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太阳东升西落的视频中,学生认识到东西方向;在问路视频中,学生对位置和方向拥有了初步的认知。
当有人向你问路时,你要怎么表述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和路线?看似清楚的描述真的是最准确的描述吗?学生在微课导入中走进了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为老师进行本节知识讲解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
(二)以微课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设计、制作微课时,教师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解析,并以动画、视频及图片等形式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继而导入教学内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使其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顺利突破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课后练习微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所教的知识点,提高复习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章节的教学中,为增进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概念及特征的了解,教师可以微视频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就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交流,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积极性,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借助微课鼓励自主学习,拓展数学教学空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且短暂的,这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间格外宝贵,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而杂,紧靠课堂时间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由于教学中的现实情况,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任务不一定能够圆满完成,由此可见,突破课堂教学空间的重要性。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的微课则有效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微课依靠无线的网络空间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地自由传播,只要具备网络条件,教师与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实现教学交流与探讨。这就为学生在课堂以外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使小学数学教学空间得到无限的拓展。
(四)借助微课进行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以基础知识内容为主,但是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为了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老师常常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数学知识的内部关联逻辑,采用“温故而知新”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重温之前学过“凑十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借助复习旧知识来铺垫导入新课,在承上启下中自然过渡到新的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理解起来更简单。老师为学生制作了“猴子吃桃子”的动画视频,猴子每天都要吃桃子,甲第一天吃了2个,第二天吃了3个,第三天吃了4个,第四天吃了5个;乙第一天吃了3个,第二天吃了4个,第三天吃了3个,第四天吃了4个,甲和乙都说自己吃得多,算一算,究竟甲和乙谁吃得比较多?生动的动画视频中,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也重温了凑十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降低了“加法交换律”的理解难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微课的应用策略,更好地发挥微课辅助、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旦吉.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63.
[2]刘居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20(19):53-54.
[3]邓响华.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探究[J].华夏教师,2020(04):33-34.
[4]邱红霞.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2.
[5]胡学洁.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