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 宫艳丽
[导读] 新时期,在提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宫艳丽
          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   山东省 威海市乳山市  邮编264500
          摘 要:新时期,在提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但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快慢,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那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通过本文简谈之。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讲求实效,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但影响着学生素质发展的快慢,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课业负担的轻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1 明确堂课的教学要求          
          堂课的教学要求,订得明确具体,而又恰到好处,就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例如,“小数乘法”在学生具备“积随着因数的扩大(或缩小)而扩大(或缩小)”基础上,使学生理解在乘法里,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很多,且各具特色,各有其适用范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和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的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又如,运用情景教学法时,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数学情境的创设便于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当然教学中不可能只单一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巧妙配合,以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3 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只有处于宽松、民主的环境中,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其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所以要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进而全班各组交流,教师点评、总结,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客观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注意练习题设计的内容,提高练习效率          
          练习题设计的内容,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量与度,练习题达到有目的、有针对、有趣味、有启发、并有生活性、有层次性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4.1 提高习题利用率,举一反三          
          数学习题浩如烟海,变化无穷。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习题时,要“百里挑一”,选择恰到好处的习题,在运用习题中要能“以一当百”,不要只满足于一问一答,一题一解。

当然,我们也不要搞“拿来主义”,牢牢把握“精选、精编、活用”这六个字的原则,数学习题的利用率必定会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之后,可设计如下练习:某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1000千克,第一天卖出总数的 1/5 ,第二天卖出 15 千克,第三天卖出总数的 1/2 ,第四天卖出15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这样的题目,示范性强,既可对分数应用题进行复习,又能对分率与具体数量再进一步的对比,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如能在解题思路过程中多提几个问题,例第一天卖出多少千克?第三天卖出多少千克?第二天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第四天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等等,这样习题的利用率定能又提高到更深一层次。          
           4.2 在“实”上下功夫,巩固知识          
          “实”就是在设计练习题时,有针对性,能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把知识掌握,通过练习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搞形式主义,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实际上是华而不实的题目,在义务教材中的“做一做”题目,它虽属于一种单项的,带模仿性的练习,而它又是一种针对性最强,能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巩固知识的一种基本练习,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于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做专项练习,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中,如何求小数的倒数,是学生最难于掌握的地方,要求小数的倒数,最基本的方法是把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得倒数,在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进行专项训练。          
          4.3调节练习的趣味性,不厌其烦          
          大量的“题海战术”只能沉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形式多样,灵活新颖,带有趣味性的习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练习中我们不能只注重数量,而轻质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不能只关注习题本身,应设计一些新颖的、带有趣味性的、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及时“调节”,使学生不厌其烦,例如搞一些游戏性的练习,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时,学生掌握了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性后,我让学生做“手拉手”的游戏练习,让一位学生做固定点,然后一组同学手拉手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的游戏,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对巩固知识的效率也极高,不会觉得练习只是单纯用笔做题目而已,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把几种单纯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题目比较富有挑战性,这样学生不仅对题目不反感,反而练习兴趣大增。          
          4.4 延伸练习的拓展性,满足欲望          
          这类练习最主要是用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題目,激发探索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方法,变聚合为发散,变封闭为开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变中求活,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在练习题设计中,我们要经常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或者答案不唯一等开放性练习,使学生在“展”上延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诱发创造性思维。          
  5 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在为学生进行讲课的时候,应该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对教学的细节以及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让这是要素可以和学生的频率同步,寻找出教学过程中的规律,在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教学熟练度和教学质量,我们主要是对思考过程、解题过程、思路、分析、运算、表达、教学思想等内容进行反思,这些都能够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帮助,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有目的性的活动,是教师们的工作,不管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们的方向,在新课堂指导下,对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发挥和保障,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提升课堂效果非常重要。          
    6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善于总结归纳,对有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方法进行寻找和探索,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效知识,提升他们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玮.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福建中学数学,2010(10).          
          [2]查继科.浅析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9(Z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