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仕艳
云南省永善县莲峰第二中学 657305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之中,对方程式进行书写属于一项重要内容。因为书写过程当中包含很多环节,所以对于初中生来说,经常出现一些错误,进而对其学习效果以及解题效果产生影响。为此,化学教师需重视方程式方面的书写教学,按照正确步骤进行书写,及时纠正一些常见错误,对方程式加以规范书写。基于此,本文旨在对初中阶段化学学科方程式方面的书写教学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化学;方程式;书写教学
前言:对化学领域的方程式进行正确以及规范书写,这是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针对方程式方面的书写这项教学内容,假设方法并不恰当,必然会耗费初中生很多时间以及精力,不少初中生对于方程式进行死记硬背,难以进行长期记忆,进而对其学习效果产生严重影响。然而,假设化学教师通过正确方法对初中生进行引导,可以促使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帮助初中生节约不少时间以及精力。实际上,初中生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期间,不用对方程式进行死记硬背,只需运用正确方法以及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一、遵循两个原则,按照三个步骤
对方程式进行书写之时,需把客观事实当作依据,遵循质量守恒这个定律,也就是必须配平,让方程式当中两边的所有元素对应的原子数量相等。同时,还需对正确规范书写步骤加以掌握。一般来说,对方程式进行书写期间,应当按照书写、配平以及注明三个步骤进行。在这之中,写是指把反应物以及生成物对应的化学式正确写出来;配平需要确保两边原子数量相等;而注明是指对反应条件、沉淀符号与气体符号进行注明。
二、注重方法,做好配平
对方程式进行书写期间,初中生需要对配平方法进行掌握。
第一,最小公倍数方法,这是配平期间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可以突显出基本配平原理的方法。进行配平期间,需要把左右两边的某个原子个数具有的最小公倍数找出来,用此最小公倍数去除以化学式当中此元素对应的原子个数,此乃这种物质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
第二,观察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方程式的两边化学式当中包含的原子数目这个特点进行配平。进行配平期间,初中生必须学会观察。一些方程式比较简单,初中生只需进行观察便可配平。比如,。通过对一些方程式进行观察,可以得到相应规律,这样配平就非常容易。实际教学期间,化学教师可对有关规律进行归纳,这样便于初中生掌握。比如,用一氧化碳对金属的氧化物进行还原的方程式,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化学方面计量数,与金属的氧化物当中包含的氧原子数量是相等的。
第三,奇偶法。通过配平可以说明问题。
经过观察能够发现,在反应物的一边,当中包含的氧原子的个数是偶数,而生成物的一边当中包含的氧原子的个数是奇数,而当中包含的氧原子的个数是偶数。但偶数与奇数之和是奇数,因此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必然是偶数。2是最小偶数,所以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可以先定成2。之后,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就可以定成4,而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就可以定成8,之后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可以确定成11,进而把写成。
第四,设一法。某个物质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被确定以后,其他物质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就可以随之确定,进而对方程式进行配平。
例如,,可以设具有的化学方面计量数是1,则对应的化学方面计量数是1,对应化学方面计量数是2,所以右边的氧原子的总数就是4,所以对应的计量数就是2。通常在有机物的燃烧反应当中会对此种方法进行运用。
三、书写完整,注意条件
不少初中生对方程式进行书写期间,常常对反应条件进行忽视。日常教学期间,化学教师需对反应条件具有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同时告诉初中生如果反应条件是不同的,那么产物也可能不同。比如,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可以生成碳酸,但在光合作用之时,就可以生成氧气以及葡萄糖。所以,对方程式进行书写知识,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准确注明。
四、掌握反应类型,便于书写
在初中阶段,化学反应具有的基本类型包含复分解、置换、分解以及化合反应,这些反应类型主要按照形式进行划分的,初中生需对四类反应进行正确区分,针对不同的反应类型具有的特点进行掌握,这样有利于对方程式进行正确书写。
在初中时期,置换反应通常涉及到三种。其一,金属具有的活动性的顺序,排在氢之前的金属可以把酸当中的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其二,比较活动的金属将位于其之后的金属由其盐溶液当中置换出来[1]。其三,还原剂木炭、金属的氧化物和氢气进行置换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或者金属单质与水。
化合反应主要是由很多物质变为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对化合反应的方程是进行书写之时,主要需对产物进行记忆。针对复分解这个反应,按照相互交换成分这个规律对产物进行确定[2-3]。
结论:综上可知,对方程式进行熟练、正确书写对于初中生学习化学有着重要意义。为让初中生对方程式进行规范、正确书写,化学教师需指导初中生遵循两个原则,按照三个步骤,注重方法,做好配平,书写完整,注意条件,掌握反应类型,便于书写,同时注重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转换情境,不断提高价值,进而帮助初中生对方程式的有效书写方法进行掌握。
参考文献:
[1]梁荣君.基于“学习进阶”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以浙教版《科学》“化学方程式”为例[J].化学教学,2019(06):44-49+65.
[2]缪徐.基于“透”字特征体现的概念教学创新——以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9(05):61-64.
[3]吴丛铎.单元复习课中养育化学学科观念的教学策略——以初中“化学方程式”为例[J].化学教学,2017(07):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