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孙倩茹
[导读] 目前,教育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渐增强。以微课为主的新型教育方式

          孙倩茹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362612
          摘要:目前,教育信息化技术正在逐渐增强。以微课为主的新型教育方式,具有操作灵活、类型多样、受到时间空间影响较小的特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青睐。本文基于小学微课,进行了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并通过相关教学实例做了简要说明。希望能为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深度学习
          在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了实现“创新”的路径“开放灵活”的目标以及“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的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积极应用微课这一有效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全盘谋划、缜密改革,进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思考。
一、引导自主探究,提升学生深度思考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与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创造能力。对于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积极应用微课技术,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打开属于自己的斑斓世界[1]。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单纯的依靠教师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对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直观的了解,进而体会圆的特征以及半径、直径的作用。在这一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习微课,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等方式将较为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也将多种形式的数学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才着重体会圆的特征。
二、引入数形结合,开拓学生深度思考视野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科目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所具备的一种重要思想。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时,微课可起到放大细微图形的效果。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一个班级之内往往有几十名同学,如果在课上期间,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进行数形结合相关的操作以及演示,那么将会很难让全班所有的学生直观、清晰地观看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数学图形的细节。因此,教师可以将较为细致或重要的数形结合部分,以微课形式进行呈现。让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位置等的影响,将数形结合思维进行直观、生动地呈现,使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形结合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进而培养其数学素养与能力[2]。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这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将滚动、绕线等演示方式和流程录制在微课中,在微课中细致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指导学生在微课的引领下,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思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而体会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开拓学生的思考视野。
三、倡导课程思政,把握学生深度思考方向
          随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多种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于如何在本科目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内容进行了探索。针对小学数学课程中如何融入物课程思政也是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进行思考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内容正在从最初生硬的“嫁接”“植入”到“系统化”的融入的转型当中,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摸索和实践。“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又强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以“隐性”的方式与“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共同构建起全课程育人体系。微课以其丰富的形式,运用信息技术将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组合成为碎片化、模块化的学习内容,凭借其针对性强和功能展示能力强的特点,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行课程思政呈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中数学阅读课程《圆周率的历史》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将圆周率的发现方式以及发展历史等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可以着重突出对以下内容进行讲解。早在大约公元前二世纪的时候,中国古代的算法书《周髀算经》就有对圆周率的相关记载,当时中国古代人将圆周率近似的取π=3。汉朝时,张衡通过特殊算法得到圆周率约为3.162的结论。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应用独特的“割圆术”的方法,在得到较为精确的圆周率的同时,还包含了求极限的数学相关思想。公元480年左右,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从这以后的800年里祖冲之计算出的π值都是最准确的 [4]。教育教学工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以微课为基础,经过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鉴的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方法,通过微课将思政元素进行导入,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充满了趣味,也使同学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
结语
          本文以基于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思考为研究主题,探讨了基于数学微课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素养培养、思想引导的措施,指出了应用微课教学对于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方式,同时针对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进行介绍。希望通过相关介绍,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于小学数学微课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苟军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情境教学法深度融合探讨[J].学周刊,2020(13):39-40.
[2]林晓敏,姚铁龙.用互联网思维设计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策略——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4):43-46.
[3]张淑梅.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1):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