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母德荣
[导读] 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母德荣
          云南省宣威市双河乡一中 655400
          摘要: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物理教师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复杂、抽象的内容,就需要生活化教学,体现生活化教学模式意义。并且教师需要配合让学引思观念,帮助学生吸收与理解这些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知识体系,完成知识吸收,形成问题解答、知识使用能力。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需要配合让学引思原则,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让学引思;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前言:生活化教学说的就是教师打造与生活联系更密切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的探索和学习中思考问题,将知识变成自己的理解,形成学习代入感。物理知识本就源自于生活,让学引思的教学原则可以将学生生活与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紧密,其具有体验性、延展性、生活性特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正因让学引思原则对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有着如此多的帮助,才会成为当前初中物理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一、课堂导入结合生活
          物理是一门初中阶段学生才开始学习的知识,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会对物理表现出陌生的态度。这样的氛围会导致学生无法融入学习状态,无法掌握其中传达的道理,理解其中的内容,这势必会增加物理教学难度。此情此景,需要教师用更有效的方法拉近物理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创造良好氛围与环境。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理解效果[1]。正所谓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师需要联系课堂内容,使用学生所熟悉的物理内容、物理现象,把握学生学习兴奋点。合理、科学的将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进入情景,完成物理知识学习。
          比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的时候,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用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升华凝华现象作为材料,比如雾凇。此时学生就会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形成自己寻找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欲望。有些学生回到家中就会发现,长时间使用的灯泡钨丝很黑很细。卫生间放置的香薰材料用久了就会消失。以上现象都是很常见的内容,学生自己提出这些内容,表示学生真的理解了升华与凝华在现实中的运用道理。


二、结合生活讲解知识
          初中阶段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大多会用形象思维,遇到复杂、抽象内容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解知识过程中,学生做不到长时间集中课堂注意力,完成知识的有效学习。此时教师有必要将和课程所学内容相关的现象交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立体观察理论内容和形象事物之间的联系,消化与理解抽象的概念、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内容的引入方法五花八门[2]。因此需要教师利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重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分析什么是重力。如果教师直接说概念学生将很难理解,并且会认为教师说的很复杂。此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呈现外太空没有重力情况下宇航员的生活情况。随后对比地球上的瀑布往下流以及苹果落地让学生直观的明白重力概念。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和分析哪些生活中的现象是重力现象。此时有的学生就会和其他学生展示,将一块橡皮拿到高空随后松手,此时橡皮就会自由落体,这是重力的表现。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外加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可以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增加学生知识印象。
三、着眼生活实际安排课后作业
          物理教育不能只考虑课堂时间,同时也有必要拓展到课外时间。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吸收与消化知识[3]。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往往照扒书面内容,或是直接让学生做练习册。许多学生都表示,书面作业完成难度大,容量多,许多学生都表示不喜欢写书面作业,久而久之一些学生选择抄作业,作业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对此教师需要改变作业设计思路,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明白与理解作业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物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完成《家庭电路》学习以后,此时学生已经明白了家庭电路的器件与组成知识,了解了保险丝作用。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继续巩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观察家中电路,记录家中不同电器功率,计算家中电路保险丝规格。如果学生的计算正确,则表示学生完成了实践作业。如果学生的计算不对,则需要学生认真分析为什么会算错,并重新计算。每个学生都要记录和整理自己的实践记录,教师甚至可以为学生颁发奖励。这样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体现让学引思的教育追求,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翁。当然让学引思原则的落实需要配合生活化教育,带给学生熟悉感、适应感。在趣味的学习过程中,增加学生知识认知、知识理解,活用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小凤.初中物理深度学习的“问题链”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5):52-54.
[2]张彦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2.
[3]连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