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泉
陵城区于集乡张西楼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35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思维与规律,也是学习其他理科课程的关键。数学阅读的培育路径: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理解、课后温习进行数学教材阅读;根据不同习题的特点采用指读、圈读、画读、列读、换读、比读等阅读方法进行数学习题阅读;结合例题、融入习题、开展主题等渠道进行数学史料阅读,教师需在科学、合理的策略引领下,培养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其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含义。促使学生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相适宜的学习方法和感悟,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缺乏监控与规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相对低下,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带领学生走向成功。
1数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正是数学阅读的根本目的。理解是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去探究未知事物的概念和属性,促使学生认识新的内容。数学阅读的特点也因理解的特殊性衍生出了三种不同的特点。首先,数学阅读具有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学生进行思维转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阅读内容转化成为抽象的数学语言。抽象的理解方式是数学阅读的重要特点,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进行思考。其次,数学具有精确性。语文阅读在理解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思,但是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一旦理解出现偏差时就会导致较大的失误。数学中有大量的公式和符号,在理解时必须按照精确的方法解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最后,数学阅读具有转化性。数学语言是抽象化、严谨化以及精确化的语言形式,特别是符号和图表的表现方式,于传统的文字表达有所区别,这使学生理解困难。因此,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及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转化,从而更好地认知符号和图表。学生也需要具备将文字转化为图表、公式和符号的能力,在碰到文字多的数学题时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解答和运算。转化是数学阅读的重要要求,是促使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关键。
2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加强数学阅读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方法
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明显不同,整个阅读过程包括对文字、图表、公式、术语、符号等的认读、感知、理解与记忆等,显得单调而复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需加强指导,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数学阅读方法。在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以图文结合或图画的表达形式为主。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理解图片的含义,从中找出隐性条件。同时,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需尽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阅读,除用眼阅览文字和图画外,还要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和动笔演练。例如,在“分与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4个桃子、2个盘子的图片,启发学生:要把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随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例1的情境图,并动手操作:用4个圆片代替4个桃子,分成两堆。他们在操作后,交流各自操作的结果,一共有三种,即1和3、2和2、3和1,并分别说出4个桃子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接着,教师设疑:大家能根据4的不同分法说出几和几可以合成4吗?教师组织学生逆向阅读主题图,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其明确4的分与合,然后“试一试”,结合图片探索5的分与合。之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6、7、8、9、10的分与合,指导他们有条理地慢速阅读各幅图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引导其动手操作尝试练习各个例题,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各自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2.2转变学习方法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过于重视灌输知识,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任何独立阅读、思考、交流、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低下。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重视学生转变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上的主人。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遵重学生的差异与特点,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会让学生准确理解知识与题目的内含,找到关键信息,深化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能够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主动提问,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解答疑惑,纠正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实践探究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2.3结合语文阅读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多以灌输性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考虑小学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性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这就造成了小学学生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课堂的具体含义,以及教材的内容概念,大大影响了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迫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现阶段已经是科技日益进步的年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毕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时自主理解和学习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数学学习,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基础能力,其中语文的阅读技巧教学对数学学习的作用较为显著。教师进行教学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平面课本之上,教师应该从课本中的内容出发,利用课堂互动强调从应用意义上来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而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数学,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发挥自我能动性,利用语文阅读技巧和知识带动学生的思维扩展,并进行独立自主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这样既能让课本中平面的知识逐渐立体化,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2.4增加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小学生自控力较差,较为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激发其兴趣,让小学生乐于进行数学阅读。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比如对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板块,很多学生都很感兴趣,在进行新课时,可以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其次,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更多的数学文化成分,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比如我国古书中的《九章算术》其中有很多比较有名的可以用小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像“物不知数”“鸡兔同笼”等。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解读题意,将有趣的数学课外阅读引入课堂。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辅助学生提升数学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新知识讲解完成后做一些拓展,让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去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或者追根溯源,去查找相关知识的历史史料,或者搜集一些相关数据,进一步验证数学知识的合理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技巧;注重实践体验等策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创新创造力,最终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维芸.也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3]毛新薇.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