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文
新疆石河子一二一团第二小学,新疆 石河子 832062
摘要: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因此,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的难点。那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运用画图法,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画图能力,掌握一定的画图技巧,还可以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路径,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画图法谈一谈自己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画图法;解决问题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数形结合法。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图形之后就会变得简单、易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画图法去分析。这样的解题方式能够降低学生解题难度,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和解题速度。
1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优势
数学这门学科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形”与“数”,合理地转化这两者是每个学习数学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在数学解题中,学生若是能够合理地运用画图法,可以通过“按图索骥”的方式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点。借助画图,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以及“待求问题”能够直观地、快捷地、迅速地显示出来。这样,学生也就有了明确的思维方向,从而快速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有效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方式,或者说学习方式,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众所周知,即使是高年级学生,其思维仍然不够成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利用画图法,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直观的图形,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有助于降低学生解题难度。
2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1设置悬念,培养学生画图意识
小学生独立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尤其是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或者是复杂的数量关系时,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很多学生选择放弃,导致数学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多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思路,让学生利用画图去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整数比较熟悉,对于分数还相对比较陌生,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知道分数与整体的区别。比如将圆分成4个扇形,其中一个扇形就是4份中的一份,如果圆代表数字“1”,那么扇形就可以用“1/4”来表示,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快掌握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设置难度更高的问题: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八戒去找农户化缘,农户只给了八戒3张饼,这时八戒应如何将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呢?当问题抛出之后,很多学生产生了困惑,3张饼一人1张肯定不够分,不知道如何解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倡学生画图,将已知的条件在草稿纸上画出来,画出3个圆形,然后要求学生将3个圆平均分成4份。这时学生就有了一定的解题思路,能够直接将其中的一个圆分成4份,其他的两个圆也按照这个方式分,这样每个人得到3个1/4,也就是3/4个。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量关系转化成图形关系,很快就可以找到解题思路。
2.2画图法解决周长面积问题
小学高年级数学会接触一些图形问题,虽然只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但是对于小学生这种年龄,空间想象力不够,通过画图的方式在解题当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筛选有用信息,通过做图对不同数量关系进行理解,在掌握的基础上将原本较为单纯的文字转换为具有直观特征图像,将题目所包含的数学原理和数学概念更加形象地呈现出来,降低解题的难度。例子:老李家有个菜园子,形状是长方形的,菜园的长是15米,宽是8米,并且该菜园的一处是靠墙的,由于这块地比较靠近山,老李怕山上的动物下来破坏菜地,故想把菜园子围起来篱笆,那么老李至少需要用多少米的篱笆才能将菜园子围起来。对于这一个问题,乍一看不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对于普通问题解答时,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但是一些同学没有看到篱笆并不需要四面都要篱笆,靠墙的那一面并不需要篱笆的。如果学生不通过画图的方式的话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解题的思路会完全走偏,导致这道题目做错。此时,教师则可以通过画图法的应用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快速地解答此题。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这个篱笆菜园图,并将墙重点标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在自己画图的过程中对题目读得更加透彻。通过该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理解,降低了学生出错的概率,能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
2.3利用画图法指导学生梳理解题思路
很多小学生在审完题后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是阻碍学生顺利解题的障碍之一。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障碍,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数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画图法梳理解题思路。这里所指的图形主要是思维导图,涉及到逆向思维法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问题给出了圆柱体的高和侧面积,求圆柱体的体积。乍一看这一问题,部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具体策略如下:先在草稿纸的中间写上“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然后根据所需条件画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圆柱体底面圆的半径”,另外一个分支是“圆柱体的高”。题目中已经给出圆柱体的高。这也意味着,学生只需要求出圆柱底面圆的半径。而题目中给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则根据侧面积公式推导底面圆的直径,再由直径推导出半径。这样,求圆柱体积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全都知晓,从而计算答案。
结束语
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画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借助图形,复杂的文本信息可以得到简化,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呈现出来。这样,问题也就变得清晰、简明,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题目中的信息以及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梳理出解题思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盛洁妮.基于“画图”对小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9):195-196.
[2]李淑仪.浅析画图策略在低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129—130.
[3]许永梽.小学数学运用画图方法提升思维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