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刘林林
[导读] 朱熹曾经讲过夫子教人,个因其才

          刘林林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十一中学
          摘要:朱熹曾经讲过夫子教人,个因其才。朱熹的这篇言论从本质上而言,阐述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老师不难发现,学生们之间存在普遍的差异性,只有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出发,实施分层教学,才能引领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就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对于日常教育教学的要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实践与探索
          前言:数学是逻辑性、抽象性很高的学科,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必须学科。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分层教学的开展,从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出发,确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布置分层次的教学作业,实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服务,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日常的教学必须符合学生们的发展水平,通过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利于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站在学生们的学习起点上,对他们进行引导,不但符合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助于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受先天心理影响和后天的环境教育等等的影响,往往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综合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学科,学生们的差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必须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接受的范围之内获得发展。
二、分层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分层教学永远站在学生们的个性基础上,从学生们的个性出发,实施日常教学,这有助于提高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落实素质教育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要求,通过分层教学班级中的优等生、低分生、中等生都能够有效地得到发展,低分生和中等生也能够恢复自信,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现代社会中,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一刀切可能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了,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学习潜能开发和充分发展,通过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积极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策略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们获得发展,老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它们的差异,并且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对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智力水平、思维能力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够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实施课堂的教学分层。

例如:数学老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础好,学习态度积极,思维能力较强,数学成绩极好;B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态度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数学成绩一般;C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老师可以在班级中展开滚动式的分层方法,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被上调到上一组,同时也有可能被推到下一组,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忧患意识,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它们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2、备课中的分层
          备课是日常课堂教学的开始,更是促进学生们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有在备课环节中注重分层,才能引领日常教学分层。老师应该立足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老师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C层次的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且解决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基本问题即可;B层次的学生在C学生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变形问题;A层次的学生,在B层次的学生基础上,能够推理勾股定理的产生,并且解决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老师才能在课堂上有地放矢地进行,哪些地方是略讲的,哪些地方是精讲的,哪些学生让他们直接记忆定理,哪些学生放手去探究,在有计划、有准备的过程中才能促进一节课顺利展开。
3、教学环节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应该调动学生们的内在活力,既改变学生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又能够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之上获得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恢复自信,又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让他们轻负高效学习。例如:在绝对值的问题解决中,老师可以实施分层次的课堂提问,对C层次的学生提问一些绝对值的定义,如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五这个点表示的数为(),对于B层次的学生提问一些绝对值问题的变形,例如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那么这个数是(),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探究类型的问题,如,若a+b小于a-b,则B为(),B的绝对值为()。通过分层次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们拓展思维空间,加深问题的难度,也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在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课堂练习的分层
          课堂练习是检验老师授课状况和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托和途径,以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发展,老师应该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用心设计,精心挑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又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增强数学思维。例如:在相反数的相关课堂练习中,老师要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探究题,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基础,练习题比较简单,三个层次的学生必须都要完成。提高题为相反数知识的变式,要求AB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鼓励C层次的学生去做;探究题是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要求A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鼓励其他两个层次的学生完成,这样既能够在练习题的完成中思考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又能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结束语: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科学把握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够各尽其才。
参考文献:
[1]陈家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分层教学技巧的应用探究[J].中学数学,2020(18):89-90.
[2]田薇薇.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20(76):80-81.
[3]周茂兰.因材施教视域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析[J].名师在线,2020(24):46-47.
[4]周猛.尊重学生个性,坚持差异教学——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23):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