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李建兰
[导读] 在初中教育中,物理学科是重点科目之一
           
          李建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镇中心学校  162100
          摘要:在初中教育中,物理学科是重点科目之一,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科目。生活化的认知与实践本质上就是生活化的教学。而生活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实际生活的背景下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围绕实际生活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落实“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成为组织者,以思维的训练作为关键点,自主学习作为中心”的思想,让整个教学变成传播思想、训练技能、学会知识、自主进步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采用多种方式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最终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水平,促进新课改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认知;生活化实践
          引言
          物理生活化是指老师依据实际生活展开教学,把物理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可以有效学习和运用物理知识的教学方式。其具有生活性、延伸性、体验性等特点,能提升中学物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源于新课改提出的教育理念。由此,生活化教学也已成为中学物理老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式。中学物理老师需要把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平常的教学中来。
          1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的实用性特点更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因此,教师必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有关元素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物理课堂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物理学科的实验是比较多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印象。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2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将物理课后作业布置成生活化的作业
          学生在初中学习生涯中最不缺的就是课后作业。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作业往往都是以书本为基础,写在作业本上的。而课本的局限性比较大,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布置物理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实际生活为根本,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比如,在教学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关于“光的反射”的实际生活现象的作业,让学生利用一个透明的玻璃完成光的反射实验。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认识。
          2.2安排作业时结合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学生必须利用课下作业来消化与吸收知识。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是书面题目。这就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痛苦不堪,作业丧失了基本意义。老师应把布置的作业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可以二次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不会出现学生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情况。


          比如,在“家庭电路”的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家庭电路在组成与器件方面的知识,知道了保险丝的作用。但老师还是应该继续巩固学生的所学。因此,老师可在要求学生观察家里电路的同时,充分了解家里所有电器的功率是多少,算出家里电路使用的保险丝是什么规格的。假如计算结果正确,学生的实践作业就算是完成了;假如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学生就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算错的原因,重新运算。老师应要求所有学生把这次实践活动的感悟及收获记录下来,选取较为优秀的给予奖励。由于奖励的物品是学生非常想要的,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完成老师安排的实践作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3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
          学生起初接触物理这一学科时肯定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然而,这样的感觉会导致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不在状态,从而使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需要尽快消除学生和物理知识之间的隔阂,在课堂导入中结合生活实际。由于课堂导入是老师课堂活动的开始阶段[2],老师在这个时候结合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老师还需要联系课堂教学的内容,利用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较熟悉的物理现象,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科学、合理地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情境。比如,在“升华和凝华”知识的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将学生现实生活中能经常看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作为引入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家中使用了很长时间的灯泡中的钨丝较新灯泡中的钨丝更细,且颜色更黑。教师还可以引入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逐渐消失,电影里的下雨场景是用干冰制雨而成的,冬天室内的玻璃上常常出现冰晶的“窗花”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能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的疏离感很快消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2.4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和物理的距离
          教师可以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进入物理学习中。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缩短物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学习兴趣,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关场景:小明和小华两个人同时站在雪地上,小华的脚下垫着一只木板,那么,两人陷入的深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这一生活化场景,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枯燥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和物理的距离教师可以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进入物理学习中。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缩短物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更有学习兴趣,更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关场景:小明和小华两个人同时站在雪地上,小华的脚下垫着一只木板,那么,两人陷入的深度是否相同,原因是什么?这一生活化场景,激发了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将实际生活与枯燥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老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务必要把“教育回归生活”这一教学观念作为自身教学理念。中学物理老师在生活化教学时,需要持续探索生活化教学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生在学习时将物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学习与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伟锋.关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73-174.
          [2]罗朝武.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55-156.
          [3]朱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