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姜兴荣
[导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

          姜兴荣
          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江苏省 2241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并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融入新的教学资源——微课,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成效。接下来,笔者将以高中数学课程为例,对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上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相关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数学;应用探究
          为了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了微课资源,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构建数学活动、优化例题讲解、促进实践应用等方式来充分地发挥出微课资源的应用优势,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分享的核心内容,希望可以对相关数学教师有所裨益。
          一、微课概述
          (一)基本涵义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知识点所设计和录制的小规模课程,微课视频可以为学生们呈现出碎片化的知识内容以供学习,通过将知识点进行细化来加深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主要特征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时长短。微课时长通常较短,一般在5-20分钟,与传统的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课程时长而言可称之为“微课例”。第二,内容少。微课视频的本质在于突出数学课堂上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摸一个教学环节,因此与传统课程内容相比微课中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第三,主题突出。其主要是指一节微课课程通常对应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主题,如教学反思、重点强调、方法总结、难点突破等等。第四,针对性强。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薄弱知识点选择对应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微课视频来为学生们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自发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1]。

例如,教师在讲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们进行课前导入,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收录一些与“集合”概念相关的图片,如天空中排列整齐的大雁、操场中学生们正在做操、超市的货架上排列整齐的货物等等,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这些事物中有什么共同特征,再向学生们讲解“集合”与“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们将其与图片中所描述的情境进行结合,从而加深学生们对集合与元素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提高教学效率。
          (二)构建数学活动
          随着新课改在高中院校内的广泛推行,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为提高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一课程内容时,便可以先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们展示正弦函数的三角函数图像绘制的动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对正弦函数的性质进行探究,并以此类推,绘制余弦函数与正切函数的图像,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和总结。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亲身参与到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规律总结和思考中,从而加深其对三角函数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们突破三角函数的难点问题,使其能够在绘制三角函数图像以及规律总结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要点问题,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优化例题讲解
          高中数学教材中涵盖了很多数学定理和数学公式,为了可以让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应用方法,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数学公式录制不同的微课资料,通过例题讲解的方式来强化每一数学知识点的针对性训练,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2]。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这一课程内容时,学生们容易混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等数学概念,此时教师便可以针对不同函数制定不同的微课视频,并在微课视频中录入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进行拓展训练,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不同函数之间的异同点,并且通过例题讲解来促使学生们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微课资料的积极作用。
          (四)促进实践应用
          合理地将微课资源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可以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数学实践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随机事件及其概率》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们对随机事件的基本概念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再向学生们提问一些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喜爱的颜色、兴趣爱好等等,然后组织学生们以班级内同学为调研对象,针对每一问题进行概率统计,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们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抽奖转盘,并让学生们计算不同奖项的获奖概率,促进学生们对概率这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结束语
          微课视频目前已然成为教育领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这便是微课教学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臧文月,文斌.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9(08):221-222.
          [2]陈彦琪.微课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277-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