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设计原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尹超群
[导读]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对教学进行计划

          尹超群
          聊城大学  252000
          摘要: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对教学进行计划,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更有效的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设计各种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本文依据教学设计原理,结合小学数学学科性质和教学设计的实际案例,对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评价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帮助一线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活动,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在未来,受到新技术、新理论发展的影响,教学设计会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理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1、学情分析
          首先,分析学生在哪些时间段有哪些学情。在课前主要分析学生的知识素养,课中要灵活的分析学生动态变化的学情,课后分析学生学习完新课程后的情况。然后,确定学情分析的工具、方法和手段,例如要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以采用测验、作业的方式。最后,要注意学情分析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小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分类》的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不断完善提高,感知觉有了一定发展,有意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一些特征,知道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教材分析
          ①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从教材表面的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上。充分分析助读系统,包括说明、单元要求、泡泡语、页下脚注、课后题、插图以及教师教学用书等。分析教材最重要的是要有单元意识,试着与教材本身对话、与教科书编者对话,想想呈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呈现。②分析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了解内容所属领域的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教材具体内容了解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③分析教材主题图、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例题和习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
          例如,《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里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要渗透分类思想。
3、课程标准分析
          分析课程标准首先要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学段目标。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是由易到难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的达到课标要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关于三角形的分类,在第一学段中要求能辨认三角形、会用三角形拼图。第二学段中要求认识等腰、等边、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根据学段目标的梯度要求,《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是四年级的内容,应符合第二学段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编写教学目标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主要采用ABCD法,阐述学习对象、行为、条件和程度。表现性目标的表述由对象、情境、工具限制和特殊条件、习得性能的动词、行为动词五部分组成。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在对表现性目标进行表述时,要针对五类学习结果。例如,在表述辨别这一学习结果时,可以使用区分这一行为动词。


          《三角形的分类》属于智慧技能的学习,采用ABCD法将教学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学生借助三角形卡片和图片,通过分类活动,能按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对三角形分类,并能辨认和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和等腰、等边三角形。过程与方法:经历分类的过程,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掌握三角形分类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分类的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顺序的设计
          教学就是教师系统安排外部事件,促进学生内部学习发生的过程。怎样安排外部事件,构成针对五类学习结果的各种事件,就涉及到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由情境导入、学习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个环节组成,主要包括九大教学事件,但教学事件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一定的教学顺序。教学顺序的安排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并且根据学习内容的意义进行排序,例如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和教师素养来确定,一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去尝试创新。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范围和使用技巧。例如,讨论法适合于智慧技能、态度的学习。在教学方法选择时,要综合考虑、综合运用。例如,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使用练习法提供正反例提高概念的可辨别性,运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充分揭示概念的本质,让概念不再停留在符号层面。
四、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
          有效的教学需要多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策略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的安排。例如,在《认识分数》一课的设计中,采用情境教学策略,创设于小朋友生活实际相类似的分蛋糕时不够分的情境,促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复习之前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
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检验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的预期要求。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就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不同学习目标的评价有不同的方法,例如,要评价学生的读、写和算能力,可以安排各种客观测验、标准测验、观察等。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设计课堂学习评价量表,由自评、互评和师评,检验学习过程。设计测验题,检验学习效果。

小结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依据教学设计原理,去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教学会更有效,学习会更有意义。在未来,随着新技术、新理论的发展,教学设计将会向着混合的、宏观的、联系着的方向发展,并且越来越趋于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五版修订本),2018.
[2]张定强.论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3):69-73.
[3]谭劲.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8):58-63.
[4]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育.2016,10:1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