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低效解法,建构思维惯性 ——浅谈全国I卷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技巧与教学启示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黄彩燕
[导读] 近年,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全国1卷必考的常态


          黄彩燕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

          近年,开放性试题已成为全国1卷必考的常态,日益备受关注。每一年,材料情境、考查内容都在发生变化,问法越来越新颖。历史教学离不开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历史解释最能体现学科能力,开放性试题正是能反映考生历史解释学科能力高低的所在。即便如此,我们也可参照一定的解体思路予以解答。翻阅资料,近年来就有不少关于开放性试题突破的文章不少。比如黄蓉老师从立论方式、命题形式、评分要求对开放性试题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金涛老师主要从立论题层面,总结出 “造句立题法”的关键在于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并以此作为立题的主语部分再结合材料的整体所反映趋势或局部特点。比如耿学良老师从论题的拟定突破解题思维,可见立题是重要性。本文就全国1卷开放性试题解题步骤层层说明,逐步让训练者形成惯性地思维过程,以求与同行找到共鸣。
          2011年至今,全国1卷开放性试题呈现的形式有文字、图片、表格、公式等多种,主题、问法也各有千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近几年究竟考查了什么。
2011年  西方崛起说         评论观点
2012年  冲击反应说         评析观点
2013年  汉唐地图           提取信息并进行说明
2014年  抗日目录           认同或修改、反对并说明理由
2015年  生产力公式         探讨(阐述)观点
2016年  卢梭制度构想       自拟题目并阐述观点
2017年  16、17C中外对比    自拟题目并阐述观点
2018年  鲁滨逊记           提取情节、指出现象、加以概述、评价
2019年  历史温情           评析观点
2020年  时代特征书名       自拟题目并论证观点
据此,我结合全国1卷及经验,把小论文设问做了汇总,常见的问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围绕“XXX”,请自拟一个论题,加以论证(阐述、探讨、论述);
2.拟一个具体的论题,请加以论证(阐述、探讨、论述);
3.概括材料的观点,请加以论证(阐述、探讨、论述);
4.材料中包含多个观点,请提取其中一个观点,加以论证(阐述、探讨、论述)。
5.提取材料中一项或几项信息,概括出一个历史现象,请加以概述、评价。
6.材料中包括很多信息,请提取材料中一个信息,可以加以修改,也可赞成,也可反对。
7.评述材料中的观点,最后加以总结。
8.请从材料提取出两项信息,加以说明。
……
          根据这些有意思的设问,无论试题如何考查,也能找到一丝丝的共性。不管设问最后要求是加以论证、阐述,还是加以探讨、论述、说明,实际上都在考查历史解释这一学科能力。

落实历史解释这一学科能力固然是关键,但如何做到答题时不跑题,紧扣主题及设问,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时形成一定的答题步骤,下面谈谈我的初浅做法:
步骤1.看设问,定答题格式,明确答题方向。
          一般来说,答题格式需按三步走回答。如上面第1、2、3、4种问法,答题格式可为:(1)论题或观点:XXX,(2)论证:XXX,(3)总结:XXX。如上面第5种问法,答题格式可为:(1)历史现象:XXX,(2)概述:XXX,(3)评价:XXX。如上面第6种问法,答题格式可为:(1)信息:XXX,(2)修改或赞成或反对:XXX,(3)总结:XXX。如上面第7种问法,答题格式可为:(1)观点:材料的观点是XXX,(2)评述:XXX,(3)总结:XXX。如上面第8种问法,答题格式可为(1)信息:XXX,说明:XXX。(2)信息:XXX,说明:XXX。
步骤2.看材料,找时空,找出主题内容。
          一定要联系所学知识,多读、通读材料,对材料形成一定的历史认识。小论文材料如由两段或三段材料呈现,一般材料之间形成古今贯通或中西对比。
步骤3.回归历史时空,再次阅读材料,根据设问要求,定论题,观点要言简意赅。
          提出或找出的观点是否正确,是这一道题目解答的灵魂。当看材料,确定不了论题时,可试试看头看尾看材料出处看设问,找关键词、关键语句,确定论题大概的方向。论题一定离不开关键词、关键语句、材料整体把握或局部反映。
步骤4.分析自己提出或找出的论题,寻找史料 (与观点相符的史料),至少举例2个例子。
          论证时,如观点重在表达一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请从政、经、文上举例加以论证。如观点重在表达某个历史事件、人物等,请从该历史事件、人物等发生原因、经过、内容、影响上举例加以论证。此外,当题目要求围绕某一段历史(如中国古代史)论证时,选取的史料一定不要超过限定时空范围。还有,当题目要求拟一个具体的论题时,这就需要把论题或观点具体事件化了。
步骤5.升华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唯物史观等看待问题。
步骤6.组织语言,书写答案。
          为此,遵循以上答题步骤,至少不让我们在做题中,跑题、不知所措,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答题思维过程,形成解题惯性。那么,这样的答题技巧真的是一劳永逸地适应于任何一道开放性试题吗?固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还要多关注题目问法。当我们认真地推敲全国1卷的设问时,大致会发现材料在变,但设问一般稳定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评析或评论观点,另一种是提出或修改、赞成、反对观点,后论证或说明此观点或理由。前者是先指出材料观点,再评价和分析材料观点,这需要我们回归时空去理解材料,从而才可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后者是可以按限定的时空范围,发散思维,寻找史料,证明观点。
          以2019年全国1卷与2020年小论文为例,2019年设问是,“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2020年设问是,“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通过这两个设问比对,前者重在回答观点提出的背景及评价,后者重在用史实说明自己所提出的观点。两者回答的角度不同,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训练中做到答其所问,以不变应万变。
          综上所述,要想考生在回答开放性试题中,消除答题障碍,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历史解释学科能力的培养,多口头及笔头训练学生的历史概念解释。1.平时做到观点一定是论从史出,准确建立材料与历史事物之间的时空联系。2.注重审题,理解题意,增强答题方法和技巧。在解读史料、审清题意、规范术语、史论结合、概括材料观点以及答题层次性和逻辑性等方面加大训练力度,加强开放性试题规范训练。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方法》,黄蓉,《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2年第13期。
2.《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技巧浅谈——以2019年全国三卷为例》,金涛,现任教于云南省泸西县源普通高级中学。
3.《论题的拟定: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突破》,耿学良,中史参,2020年第4期(总482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