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长洪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枧塘镇枧塘完小 541518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局限,对知识的领悟力不强,因而在接触之初,对于数学中的符号、概念等无法理解,从而产生畏惧心理,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当他们遇到难题时能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引言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多知识都不是很理解,再加上本来数学这门课程就比较难懂、抽象,所以大多数学生都很难理解这些知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差很多。为此,教师一定要基于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兴趣教学,这样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且能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一)对教材把握不准确
如今,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材的研究,从而出现教材吃不透、重点抓不住的现象,致使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运用不灵活。比如老师在教小学生认识物体时,让他们对物体的形状形成笼统认识后,还没有把物体特征讲明白,就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地去记忆这些特征,就很容易让学生在理解时感到吃力。
(二)教”与“学”脱节
每节课的教学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多的知识则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唱着独角戏,没有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与“学”严重脱节,自然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和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一门新课是否有效开展导入环节非常关键。开始上课前,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休息阶段,学习状态很差,教师设计教案时要基于本堂课的突出知识,制作一个和本堂课内容相关的游戏或影片,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先导性认识,并且能主动跟随教师的步伐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并且也能理解其中的重难点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入工作,为学生学好整堂课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学到“行程”的相关问题时,很多学生都不是很理解“相遇”的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此创设各种情景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上台演示这些情景加深学生对行程的理解,深刻地理解遇到的问题,也提升整个课堂的趣味性,从而真正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理性思维。
(二)采取数形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教学主要指的是借助图形来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与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长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文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第一小学新疆博湖841400)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及公式,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对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利用,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绘制图形,有效激发自身的数学思维,理解与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及具体的数学公式,从而熟练地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建设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需要教会学生正确归因。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唯一稳定、可控、内部的因素是努力程度,教师要让学生将任务成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积极反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数学文化是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等。数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对于学生的观念以和思维方式的养成具有深刻地影响。数学文化的影响不仅是潜移默化的,而且是深远持久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在小学阶段,认知内驱力的培养格外重要。
(四)改善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会存在较大的难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考虑到这些问题,对教案进行适当的变动,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重的特性,在教学中设置情景模式,从而引导学生逐步靠近数学,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处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其的印象,对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逻辑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沉闷的课堂环境并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模式,一步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养成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特点认识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应该使用比较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挑选几个学生充当图形的长与宽,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结合图形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使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图形周长进行计算,在教学中活跃教学环境,使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动学生的脑筋,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和学习兴趣的探究,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更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素丹.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61.
[2]陈文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92.
[3]刘金萍.谈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小学数学基础教育[J].才智,20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