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后明
潜江市高石碑镇钟市小学 湖北省 433126
摘 要:融合了情感教育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将更有内容、作用更为全面,可以配合使用方法包括革新教育理念、重视情感教育、重视情感教育、构建和谐的情感教育环境、保证情感教育得到针对性开展等,学校应将各个方面的工作都落实好,并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影响,不仅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保证学生在这样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中拥有一个更好的性格,能够在校园与班集体的学习生活中乐于助人、团结有爱。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教育;教育理念
引言
在小学德育工作落实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更为温厚纯良,以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障碍。但是,落实此项工作时,教师必须注重方式方法,采用更为柔和温和的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影响与塑造并培养学生拥有更良好的品质。
1革新教育理念,重视情感教育
想要保证情感教育工作落实获得更令人满意的结果,让小学生拥有更为丰富的情感感知能力,学校与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将更多的德育内容注入到小学生学科教学过程中来。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职责多由班主任承担,但正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容易出现问题,原因是很多小学班主任认为管好班级纪律、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是班级管理工作落实的重点。但是,这种认知是有偏差的,如果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力,就可能导致在落实德育工作时出现较强的功利心理,导致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不仅不符合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也可能会阻碍学生在校生活中健康茁壮的成长以及获得更为健全的人格。
因此,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班主任就必须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采用潜移默化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德育教育工作,并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因地制宜的配合德育教学方法,保证学生能够在校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
2构建和谐的情感教育环境
2.1和谐的校园情感教育环境
和谐的校园环境构造能够保证发挥出较强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学校必须依据学生的情感教育需求营造出更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校的走廊公告栏以及食堂中进行情感教育海报的张贴或开展相关情感教育主题活动等方式来让学生的同情心、共情心得到有效培养,保证学生品格得到塑造,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2.2和谐的班级情感教育氛围
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保证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落实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更加积极,更为主动并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过程得以高效率落实。
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团结有爱的班集体,并在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过程中,以一个更为平等的视角与学生互动,尊重并热爱学生。同时,面对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要更有耐心的进行疏导与解决,保证在班级中营造出一个情感氛围更为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拥有更完善的人格。
3保证情感教育得到针对性开展
3.1集体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是主题班会,而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凝聚力与向心力不仅可以发挥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作用,还能够保证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与交际过程中更为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应抓住主题班会开展的机会,将更多的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加强学生的集体情感教育力度,让学生对班级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协助老师建设出一个班风良好、学习氛围佳的班集体。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是主题班会,而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凝聚力与向心力不仅可以发挥出良好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作用,还能够保证学生在班级中的学习与交际过程中更为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教师应抓住主题班会开展的机会,将更多的情感教育融入其中。加强学生的集体情感教育力度,让学生对班级产生较强的归属感与安全感,协助老师建设出一个班风良好,学习氛围良好的班集体。
3.2个人情感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因此,每个学生身上都具备较强的独特性。故教师在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尊重每个学生天性与性格,积极开展个人情感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教育。例如,面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时,教师就应及时给予鼓励而非批评,保证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能够得到保护。同时,在开展情感教育时,还要采用单独开展的方式加强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尊重学生隐私,努力帮助学生完善性格并促进其心理更为健康。
3.3活动情感教育
落实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通过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效率较高、质量较好。所以教师必须注重采用活动开展的方式来落实情感教育工作。例如,组织游戏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这不仅能够调和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自己作为教师的严肃感以及距离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师是他的朋友,可以在他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这不仅能够取得小学生的信任,还可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创新德育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注意避免这些问题,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教书育人放在相同高度,不要让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而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楠.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46.
[2]路秀云.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11):5.
[3]黄丽珍. 浅谈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搞好小学班级德育建设[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339.
[4]龚继刚.教师情感素养在小学德育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