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施文江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固然其难度较低

         施文江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553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固然其难度较低,深度也比较浅,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数学知识就变得较为抽象,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阅历较浅,他们很难在学习过程之中第一时间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容易出现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得现象。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减负提质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减负提质;策略
引言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减负提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一、结合数学特点,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练习
         高年级的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明显提升,但无论数学有多大的难度,都是生活的具体反映,是生活本身的具体体现。为此,数学与生活是无法隔离开来的。在常见的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总是怕学生忘了数学的推理方式和计算公式,学生的耳朵听出了老茧子,依然不会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境,并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学习了小学数学“负数”以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在一次购物中,李阿姨买的一袋盐上写着“标净重(800±10)克”,那么这袋盐最重是多少?最轻是多少?经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立马动脑思考并算出了问题的答案。之后,笔者让学生出示一道有关负数的题,如此,学生想到了“以一个具体参照物为标准,往东走了25米,而如果向西走25米则成—25米。”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提升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巩固与应用能力。
二、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首先要进行的教学改革项目。

数学的自身的抽象性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突出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中,应坚持以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出发点,给予学生适当的发言权,让学生在探究中总结出数学的规律,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在让学生发言之前,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将复杂的知识以形象的状态呈现,为学生思考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例如,在讲小学数学“简易方程”时,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程公式,并让学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但是学生之前没接触过此类知识,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形成初步的认知,笔者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具体形式是,在多媒体中,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天平,在天平的左边是1000克的苹果,在天平的右边是900克的香梨和x克的鸭蛋,天平保持了水平的状态。当展示结束之后,笔者问学生:“大家能想到鸭蛋的重量是多少吗?”在提出问题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之后学生窃窃私语:“1000=900+x”,之后很快算出鸭蛋的重量是100克。
三、化难知为简单,激学生兴趣
         数学,从通俗上来说就是“数的学问”,但是并不准确,以小学中高年级所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为例,尤其是立体几何部分,对于抽象的空间立体几何知识,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入手,以具体的事物减少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已经体现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教师充分研读课本,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事例,尽量还原数学贴近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减轻对知识的陌生感。必要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实践任务代替习题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片段1:圆柱体积的“前世起源”。师:我们会求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师:哪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解方法是相近的,哪些又是不同的?生: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相近,可是圆却不一样。师:圆的面积是采用什么方法求解的呢?生:像切蛋糕一样,把圆切成小的扇形,最后转化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转化!这个词语用得非常妙,那圆柱的体积我们又可以转化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本节课由圆的面积引入,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是一种从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去解决新的数学问题的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从而激发思考:“圆柱的体积我又该转化成怎样的立体图形呢?”
结束语
         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式教学要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数学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课堂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爱荣.对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认识[J].读写算,2019(32):192.
[2]彭荣.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242.
[3]徐平.略谈小学数学减负提质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6(02):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