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553001
摘要:数学是小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和语文、社会这些注重培养人文背景的学科不同,它注重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注重严密的答案和环环相扣的逻辑关联。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师肩负的任务就非常重要了。基于此,以下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也在数学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提升了培养的效能和质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但是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数学教师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以不断地对这些瓶颈环节进行分析和突破,进而全面提升培养的质量和效能,真正服务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一、课前导入,循循善诱
课前的导入过程,是一整节课能够如愿高效进行的基础,一定要详细规划。首先,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也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会激发求知欲,更加激发其主动学习。因此课前的导入可以以一个问题开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其参与到课程中,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有对解决问题的渴望,才有对解决能力的提升。其次,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比如小学数学六年级学到分数的乘法,在课前导入过程时,老师可以说:“老师有一个蛋糕,分成了二十份想分给全班同学,但是小明是大胃王,一下子把前后左右同学的全都抢过来吃了,那么他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呢?”问题设置既生动有趣,同时切合学生实际生活,激发其展开探讨,并且带着问题听课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二、强化教师指导,教授有效方法
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学教师的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教授给学生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分析和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小节内容时,有的学生在计算相应的百分数问题中总是出现错误,数学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教授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让学生认真进行题目的阅读,并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关联,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与问题的解决无关等,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总量和数据的分量,并根据百分数的知识内容进行比例计算,继而在有效的方法指引下助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的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必然要回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才不是空洞的,学生才能真正觉得数学有用,觉得数学是一门值得学好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地将数学和生活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学习了“时分秒”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家看一看自己家里的表,表示的是几点钟,去亲自观察五分钟,看看时针、分针、秒针分别是怎样运作的,是不是真的和学到的知识一样。在学习了“百分数”之后,可以去超市看一看各种商品的成分表,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有了一个详细的了解,才会真正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真正愿意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例如,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11页《找次品》,题目是“有三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三片,你能把他找出来吗?”这道题目就是一个明显的生活实际问题,在购物中心经常会出现,钙片是包装好的,如果把瓶子拧开一颗一颗的数,总会得出答案,这样做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上行不通,因为包装好的钙片是不允许拆开的。同学们要开动脑静,想想用其他的办法,从另外一个角度想问题,每一片钙片的质量是一定的,少三片钙片的那瓶质量一定会轻一些,因此可以用称重的办法进行解决。这一方法类似于我国古代的“曹冲称象”,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也能得出想要的答案。例如,在购物中心,同一种产品制造商不同价钱不同,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买哪一个更划算呢?这时就需要学生们利用除法运算帮助妈妈解决问题了,将价格除以质量,看看谁的单价更贵,要买哪一种就迎刃而解了。
结束语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强化责任意识,全面重视自己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中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培养目标;创设有效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开展合作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强化教师指导,教授有效方法等,进一步提升培养的效能和质量,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和未来的良好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高小棉.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J].新课程,2020(38):173.
[2]李清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93):13.
[3]卢淑芬.解决小学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