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戎治卿
[导读] 我国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力趋于越来越强

         戎治卿
         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台头小学    050200
         摘要:我国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力趋于越来越强,在21世纪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社会,必须具备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这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新课改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文化熏陶和情感品质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深化课改的当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及时创新阅读教学材料和阅读教学形式与场地,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通过这些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力的提升有重要价值。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文本枯燥,致使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千课一面”,学生参与度不高;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现代电子产品对阅读冲击较大,家长也忽视纸质阅读的重要性,造成小学生对阅读渐行渐远;阅读材料选取忽视趣味性。
         2.忽视阅读方法的训练,造成阅读效果不好。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忽视阅读方法的训练,他们只关注故事的趣味性,无法深入领悟作者情感;阅读的时候走马观花,不做精细阅读,没有阅读目标
         3.忽视学生个性差异,没有因材施教,做不到以生为本,导致学生丧失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朱熹曾说过:“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足以说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是采取因材施教。教改深化以来,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把学生放在阅读教学的正中央,要以生为本,不能搞“一刀切”,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阅读目标,使得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通过分层教学,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使得全体阅读水平得到共同的提升。
三、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效果,不是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能够达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身投入学习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因此,需要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多读多悟,构建开放式的阅读课堂。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多采用赏识教育,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敢于质疑,培养阅读思维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掌握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方法,通过广泛的阅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阅读课堂不仅要帮助学生形成多读、多思的阅读习惯,还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不断质疑和答疑,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盲从,坚持自我,这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对阅读成果总结分析
         当阅读课堂结束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希望自己在做完一件事之后能够得到人的认可与鼓励,只有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才能够将学生的内在潜力彻底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和可定,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充分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
六、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融合,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效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在不断指点学生学习和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写作的方式进行传递,老师也要发挥出自己引导者的角色,更好地对学生的作文点评,多肯定学生的优点,当然也要及时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节能,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价值。阅读和写作有效融合,不论对于提升写作水平还是阅读能力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率。
七、合理优化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师在教学方式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此来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讨论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八、丰富阅读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丰富的阅读内容提升阅读的新鲜感,以此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
九、利用多媒体调动阅读兴趣
         传统阅读教学往往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很难产生有关想象,阅读学习比较被动。而多媒体工具的存在,可以向学生呈现直观、生动的图片、视频还有音频等,枯燥复杂的文字知识变得丰富形象,让学生能够从听觉、视觉等不同角度体会文章内容。和传统的语言教学相比,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丰富文章内容,使教学更具多样化。在开展新文章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使用多媒体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
十、合理地构建阅读情境
         在过去的阅读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空间主要被局限于课堂中,久而久之就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老师可以合理地使用新型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构建要遵循灵活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环境的质量和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老师在设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模式的时候,要从现有的学生学习情况和阅读习惯等方面切入。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室中的某个角落设定一个读书角落,多摆放一些课外书,定期举办一些小的课外活动,比如可以是演讲比赛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有效的学习气氛,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除此之外,阅读教学的场所选择并不一定是课堂,还可以开设新型的阅读场所,可以是校园内的某个地方。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通过阅读,小学生可以博览古今,纵观世界,从中获得广博的知识,与智者进行心灵碰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一生滋养养分,为提升语文素养助力奠基。
参考文献
[1]张丽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2):138.
[2]卢耀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8):60.
[3]于杰.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7):189.
[4]罗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学周刊,2019(25):127.
[5]代玉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