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宋
南宁外国语学校 广西南宁 530007
摘要:高中阶段对学生而言异常重要,高中生不仅要掌握很多的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因此,高中各科教师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当代高中生的德育修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本文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方式
引言
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希望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中生。然而,在高中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德育教育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比如一些教师会出现德育教育的内容陈旧而且单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僵硬等问题,教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有时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引导者,要对此项工作引起重视,意识到德育教育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一、创建德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实现德育教育,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在普通的文学知识中提取出很多动态鲜活的信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教学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播放录音进行德育教育,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放映录像进行德育教育,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这种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其在感官上把握德。
语文教学以多媒体方式展现给学生,以形象化教学方式进行德育渗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身体的各部分感官。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德育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从自身学习兴趣出发,探索问题,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二、打造德育与语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课堂中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语文课中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慢慢感受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讲故事,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听完这些小故事后进行反思,阐述一下从中所领悟的道理,会比教师直接讲解课文更有教学意义,也能让学生取得更大的收获。又比如在讲解诗歌时,以《辛弃疾词两首》为例,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辛弃疾的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的基本背景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在诗歌讲解过程中,通过朗读等形式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达到最佳的德育教育效果,也能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创新。
三、巧妙创设德育教育情境,增强德育体验
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德育教育情境,让其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让其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于写景抒情的作品,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作品中描绘的景物,并播放优美的录音,让学生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意境,触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比如在讲解《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要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适宜的场景,让学生真切感受作品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绘的画面。音乐伴奏和朗诵的结合,能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感染力,获得德育的渗透教育。面对壮丽的山河,作者发出“一时多少豪杰”的怀古之情,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积极进取又超然物外的复杂思想。
四、开展孝亲尊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德育教育
学校要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把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比如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帮父母洗洗衣服等,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吗感恩意识。学校也可以多举行几场演讲比赛,以孝亲尊师为主题,在浓厚的教育氛围中,让学生深切体会教师与父母的大爱。让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学会反省、学会感恩、学会为人处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会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德育收获,促进其情感表达。
五、有效利用课外相关读本,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拓展延伸课程内容,让学生接收到全面的德育教育。课外读物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课外阅读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辅助途径,在课外,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列出相应的必读书籍,从学生的不同需求出发,为其介绍适合自己的书籍、刊物等等,让学生拥有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老师应多为学生介绍一些积极有趣的书刊,同时也要注意选择书籍的深度,不宜让学生多读难以理解的文言文篇章,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应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德育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深入地引导,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德育渗透方法,加强德育教育的实施力度,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特德.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的基本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0):98.
[2]欧阳琦云.以文之道 润物无声——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问题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6(21):45-46.
[3]张萌. 高中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