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奇志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 414000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板块,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拓展,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具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真正的提升,同时教学效率较为低,这不利于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提升自我的阅读能力。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等多种因素都有关。所以去重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存在较为现实的意义。
一、明确具体的阅读目标
为了开展更加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设立出一个正确的阅读目标,这样才能够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活动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自我的深入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因为小学生自己在学习方面,可能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也缺乏良好稳固的阅读习惯,所以在进行阅读目标的确定时,就需要教师引领自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以及阅读能力的情况,帮助学生定制出一个正确合适的阅读目标,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个目标的设定为之努力,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比如,教师首先可以将阅读目标划分为三个板块,主要有知识、方法以及情感。而且这三个板块都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他们可以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如果自身学习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学会怎样掌握阅读文本中具有的知识;如果是自身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则要将掌握自己的阅读方法当做目标,同时也要兼顾知识的理解;而阅读水平处于较高阶段的学生,则三个板块都要当做他们的阅读目标,推动他们的阅读能力更上一层楼。这也就相当于对学生运用了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让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得到能力的增强。
二、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正确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往比较传统且古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再运用。教师可以借助更多的教学辅助,大胆地去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比如用一些学生合作法,小组竞争法等等,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投入到学习的状态。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守株待兔》这一课时,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文言文阅读,词汇相对于普通的文章较为复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小学生来讲可能存在着学习方面的困难。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这个时候运用情景创设法,挑选几位班级内的学生来扮演文章中所描写的不同角色。选择在课堂上表演小剧场的方式,给全班同学呈现出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课堂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三、整合拓展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材中,具有着众多十分适合小学生进行阅读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依旧需要得到拓展,这样才可以延伸他们的阅读价值,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所以,教师自己也可以在阅读课之前对课文内容进行知识延伸,引用一些课外的阅读资源。推动学生的阅读更加全面性。比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不能够仅仅的局限于一篇课文,而是选择通过这一篇课文构建起整个系统化的阅读板块。将其划分为一个主题,为学生提供出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就像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赵州桥》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到赵州桥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述古代其他一些优秀桥梁的建筑故事以及描写文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观察同一种类型的表述手法,也就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及时总结阅读成果
除了本篇文章已经提到了几点内容之外,教师还要重视带领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成果。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比较喜欢别人肯定自己,鼓励自己,特别是对于自己一直都很尊敬的教师,如果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他们鼓励,就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上升。所以当教师阅读教学任务完成之后,就要对学生上交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时也需要掌握评价的方式,要尽可能的给予学生鼓励。比如,当教师在举办读书情景表演活动之后,就可以去主动的评价参与表演的学生,给那些学生分发一些鼓励的小礼品。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在今后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继续积极的表现自我,有助于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建立一个读书角,在读书角上提供一些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阅读书籍,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之余,就可以进行自主的阅读,不断的在阅读过程中累积知识。
总而言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合适的阅读目标,大胆的创新自我教学策略,能够站在全方位的角度来延展课文上的阅读内容,丰富阅读资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些策略都能够促进他们阅读有效性的上升。
参考文献:
[1]赵雪蕴.论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42-85.
[2]王东升.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97-98.
[3]李金斗.小学语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