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马春明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积累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学课,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语言积累的好习惯,才能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掌握语言。
        马春明
        博兴县店子镇张侯学区中心小学  256508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积累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学课,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语言积累的好习惯,才能形成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语文,掌握语言。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语言积累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言;语言积累;教学
前言:
        在某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性,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的积累教育,从不同的方面展开有效的教学实践,在该校的不同年级中制定不同的语言积累策略,全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力的提升了该校的语文教学水平。
一、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对文字的使用,能够更好的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语文知识的教学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在进行语言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和朗读能力。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拼音阅读材料中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看图识字》、《图文成语》等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在完成拼音知识的过程中,更建立起阅读的习惯,完成初步的语言积累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更长文章、更深刻内容的阅读材料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朗读方式,从而建立对文字的敏感性,形成一定的语感记忆,在大量优秀的经典书目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靠阔,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也建立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并具备良好开展学习的意识,有效的保证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学习水平。
二、引导学生语言积累的方式
        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过程,可以使用不同的积累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中。
(一)朗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进行有效的朗读,大量的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基本形式。首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文章的朗读学习,积累语言。在《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西南边疆地区一所民族小学内学生的学习场景进行描写,体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利用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创设一种朗读的氛围,进行文章的示范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进行字词积累学习。并对文章如何描写路上的景色、学生的服饰、参与活动的想象等内容,进行写作语言积累学习。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朗读,积累语言。比如,在某小学的语文特色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推荐了不同的朗读书目,包含国学经典、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和名篇名著等不同类型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时间进行“每天一小时”的阅读累积,帮助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完成共计100本课外书的阅读过程,完成对语言的积累过程。
(二)赏析中积累
        学会分析课文,鉴赏文章,在文章赏析的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的积累。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对一些优美的词句产生自我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词句进行必要的积累,并学会鉴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语言的积累使用。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中,“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在这段文字中,一连串动词“起床”、“迎着”、“踩着”、“蹦跳”、“走去”的使用,使文字充满了画面感。教师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这段话,感受动词的使用效果。学生在感受学习、体验鉴赏的过程中,会对动词的使用建立基础的认识,并在教师的句子仿写引导中,完成对语言的积累应用。


(三)说话中积累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进行语言的积累。比如在《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过程中,文章最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这所小学美不美?”、“你想不想去转一转、看一看?”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在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文章的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而这个复述的过程,是学生将教材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学校如何美丽”、“小朋友们如何学习”的描述,在这个描述的过程中,学生完成对语言的积累。另外,教师还要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常用语、歇后语、俗语等词语进行积累学习,通过对这些口语化很强的语言进行使用,会使学生说话的能力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对语言建立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完成丰富性、趣味性的语言积累过程。
(四)写作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大量的写作,完成对语言的积累。比如,在某小学的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既定的完成每个阶段内学生的写作任务之后,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积累学习。教师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句话、一段话、看图写话的练习,学生可以使用拼音和文字对图画中的人物、事情进行描述,也可以对一个题目进行一句话、一段话的编写。从最基础的模仿写作开始,不断的提升写作的深度。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求进行日记的写作,对每天的生活、思想、情感进行记录,可以从抄写、仿写中开始,进一步的提升至续写、改写,直到能够独立的自己完成一篇文章。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字词使用,句子使用,不断的提升语文的写作水平。
(五)运用中积累
        学生在进行语言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学会使用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完成深化积累的过程。比如在进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教学过程中,“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的一段话中,使用了排比句式,对漓江水的“静”、“清”、“绿”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同句式的练习应用,从而完成学生的语言积累。另外在“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句子中,使用比喻句,对桂林山景的“奇”、“秀”、“险”进行了描写。学生在进行仿写的过程中,也会使用大量的比喻进行描写,从而不断的对积累的语言进行应用,完成语言从积累到应用的过程学习,提升语言的应用水平。
三、巩固学生语言积累的效果
        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记忆,不断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引导和检验。在某小学,为更好的检验小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效果,定期会举办作文比赛,朗读比赛,并在每天的课前20分钟,固定为朗读时间,持续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语言记忆,完成深度识记学习的效果。又比如,该校为检验学生的阅读水平,使用“阅读小脚丫”的方式,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要求学生对阅读过的书目、文章进行记录,并不断的进行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实现反复阅读、反复识记、反复积累的过程。
结语:
        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从朗读、赏析、说话、写作和运用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并在实际的词语运用过程中进行效果的检验,更好的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基础,为后期的语文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富红.小学语文晨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才智,2020(05):83.
[2]费钰洁.谈语言积累如何让小学语文学习更富“灵性”[J].才智,2019(28):97.
[3]何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析[J].科技风,2019(15):3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