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嫈霞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321004
摘要;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属于基础教学的科目,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积累基础的汉字,同时,在对语文的教学中,深入地挖掘语文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从传统的小学课堂语文的教学中探索出新的育人之道,更好地充分发挥小学课堂语文教学的作用,实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全面地提升学生文化的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书育人 教育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年级和阶段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地挖掘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坚持把语文知识培养教育同思想价值观塑造教育、能力培养教育紧密结合地联系起来,把对思想的引导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那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转变固有的教学思路,从语文课程的教学核心出发,将德育教学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这样就可以达到“双育齐下”的教学效果,使得可以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单方面教育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育人教育的重点
小学生的认识主要本质上是属于情感性的、直觉的、非逻辑性的,德育学生认知的层次主要处在"悟"的层次上,主要表现学生他们虽然能够自觉地明白一些简单的道理,但是无法自己使用恰当的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这就使得小学生常常会导致长辈或教师的误解,导致小学生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观点。为此,在小学语文实施课程育人时以学生的道理为认识中心层层递进,始终贯穿,互相影响和循环,相互支持,学生着意于构建一个知识和行为的体系,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做等的行为方式感悟其中的道理、学会逻辑思维。
二、渗透育人教育的策略
(一)优化教师的基础语言技能
从以往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语言来看,主要是通过统一性的鼓励言语为主,虽然可以对小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语文教师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和语言进行激励,渐渐地就会促使激励言语对小学生失去原有的作用,反而慢慢地会造成小学生的无感,这就不利于语文教师展开有效的德育教学工作。那么,基于该类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德育教学思路,不仅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需要更新和加固自己的基础性德育语言技能,尤其在多样性方面,使得可以让小学生可以对语文教师的德育言语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为展开有效的德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改善自己对小学生的态度,不能总是以课堂主导者的身份给予评价,这就会给小学生“命令”感,反而未能发挥德育评价作用。所以,需要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可以用督促着、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小学生的课堂、生活表现,这就可以让语文教师以清晰全面的眼光重新审视德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方式,比如,对于平时内扰乱语文课堂秩序的学生而言,通常语文教师以训斥的方式制止小学生,如果从尊重小学生主体位置的角度来看,其实可以婉转地让小学生自行起立,要求小学生向大家分享自己做出的小动作或者偷笑的事情,既可以充分尊重小学生,又可以有效地制止小学生,从而可以保证语文课堂秩序,同时还可以施以德育教育。
(二)在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在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是德育教学的基础部分,因为小学生只有在与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才愿意听从语文教师的谆谆教诲。
并且,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语文德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先要在语文课堂内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进行语文德育教学。
比如,当语文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小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行为。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预先在网络上下载诸多庐山、瀑布、山峰等风景图片或视频,将其放映在语文课堂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小学生的语文想象力,这就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领读讲解该首诗时,可以每讲一句诗就向小学生提问,当讲到“日照香炉生紫烟”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紫烟’吗?”,显然小学生都未曾见到过,所以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紫烟”视频放映给小学生观看,当讲到“疑是银河落九天”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银河会坠落吗?你们想看看银河有多美吗?”,这就会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将银河的绚丽图片、视频等展示给小学生观看,这样既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关系。同时,由于该篇课文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而且还表达了诗人云游四海、宁静致远的情怀。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借助于多媒体音效的功能,给小学生播放一些醉人心扉的古典轻音乐,使得小学生可以伴随着优美音乐欣赏该诗作,使得可以熏陶小学生的内心品质,这时语文教师再向小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愿意长大后做刚正不阿、内心淳朴的国家优秀人才吗?”,相信所有小学生都会应声答允,这就是在无形中灌输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可以提升语文德育效果。
(三)在作文练习中渗透德育
在平时作文的练习中有意识地渗透学生的德育,促进自我教育平时小学年级的语文练习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指导全体学生通过说自己的真话、写亲身的体验,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的过程中激发全体学生对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渗透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作文练习是对于生活的反映,平时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全体学生留意身边存在的事物,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辨识事物、人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这就可以慢慢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语文写作中恰恰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有趣生动的写作素材。并且,在小学生细细观察整个世界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也在感受着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内的实质内容,这就可以促使小学生的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从而可以达到语文德育教学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每天写日记的方式,既可以对每日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又可以慢慢地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同时可以要求小学生不仅需要写出叙事部分,而且需要写出自己对这些发生的事的所想所感,使得日记内容更为丰满写实,并且可以促进小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价值观体系。
三、教育反思
语文教育和语文德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在语文教育中体现出语文德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语文德育中加入语文教育的内容,使得小学生可以在双育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观。不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展开多种类型的语文德育教学活动,使得可以多方面地灌输语文德育观念,从而保证语文德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颜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教书育人两不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40):78~79.
[2]方伟军.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5(z1):34~35.
[3]斯琴高娃.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情趣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8(2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