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鲁慧变
[导读] 传统文化经历千年而形成,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只有积极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鲁慧变  
        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化峪镇路村小学   043200
        摘要:传统文化经历千年而形成,对国家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只有积极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对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更是我国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的好奇越来越崇尚国外的文化。许多小学生开始过外国的节日、吃快餐、看日本的动漫甚至追韩剧等,越来越摒弃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小学生甚至都不知道我国的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时间,这样的严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很多有教育意义的因素,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自身的行为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有重要作用。比如说当前多数的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由于受到长辈的宠爱和溺爱,往往都形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性或者脾气,而通过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以及相关素养的内涵,这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学习和成长。小学阶段属于最重要的启蒙时期,只有加强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借助一些传统文化故事,不仅能够有效地引起小学生的反思,同时还能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借助传统经典故事,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小学生都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根据这一情况,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就可以合理地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学习《孔融让梨》这一故事后,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谦虚礼让的大道理,告诉学生只有和睦相处,家庭才能和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相关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的这一优秀传统。
(二)在文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汉字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师就需要在汉字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使学生通过文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记忆力。新课程教学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汉字,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要在生字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理解,感受文章大意;同时要在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讲解成语故事和趣味故事
        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关键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汉字。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通过成语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径,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记忆汉字的效果十分显著。例如,“狐假虎威”这一成语,为让学生掌握“狐假虎威”这一成语的读音、书写,笔者在课堂上先借助插图并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生动地讲解“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当学生们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而全神贯注的时候,笔者向学生提出:“谁能够站起来朗读并上来写出狐假虎威调个汉字?”此时下面的学生非常踊跃,纷纷举手准备回答。这样,就以较快的速度让学生学会“狐假虎威”这四个汉字的读音和书写。教学的最后,笔者详细讲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义,让学生明白“自己没有本领,却借着别人的威风恐吓人”是不对的,自己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仰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和恐吓别人。由此可见,在识字教学中,如果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成语故事、趣味故事,将使学生学习汉字和感悟其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现代的传统文化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传统文化,是历经时间历史较长的传统文化,在现如今文化交流频繁、文化融合趋势不断明显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具有更多的世界发展因素和现代先进因素,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就是由其所经历的事件以及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所决定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对友善、孝顺等传统美德有全面且充分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对学生的言语和具体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能添加一个教师对教学内容严格把关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所接触到的内容和思想更符合现代发展的趋势,避免出现学生盲目搜寻学习资源和不正当引导而产生的学习失误。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将传统文化、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输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发挥出小学语文课堂的最大价值,展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语文属于一门重要的实用性学科,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也赋予了新的内容,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主要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修养,同时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合理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传统文化的优势,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23-25.
[2]吴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良传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156-161.
[3]王永花.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6):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