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刘琳娜
[导读] 当前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刘琳娜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中学
        摘要:当前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思维导图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记忆能力和归纳能力。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改不断延展与深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升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不仅是要全面提升学生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综合能力,还要全面重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有效培养[1]。平心而论,思维导图这一先进的可视化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和拓展初中生们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并且极具创新性和开拓性。教师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能够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轻松、灵活,学生们在加强记忆和理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阅读综合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一、解读思维导图在新时期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优势
        通常而言,人类的思维都是以放射性思维为主,思维导图能够将这种放射性思维通过立体化的图画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展现[2]。思维导图能够让人们从较为复杂、纷乱的事物中寻找出核心重点作为一个“中心点”,接下来由这一中心点具体延展分列出一些分支,这些分支随着知识的扩展进行不断的发散与扩散。因此,思维导图自身具备直观性、浓缩性以及开放性等优势。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全面应用于初中阅读教学各个环节中意义重大。思维导图能够将一个主题或一个版块的具体内容进行紧密联系。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们能够对各种知识点加深长期的记忆与理解,并且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轻松与愉悦——“玩”的意味,进而全面激发出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3]。此外,通过绘制各种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教师还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们对一些语文阅读文本的阅读思路进行清晰化梳理,有效训练初中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进而全面提高初中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整合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大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前预习:激发学生们阅读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主要归纳为三方面内容:课前、课中与课后。在语文阅读课前预习以及导入环节中,教师应当注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所具备的自身优势,让其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们进行自主预习,并且归纳和绘制出阅读文本中一些核心内容。举例说明,教师在进行小说题材的课文教学课前预习任务布置时,应当提前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熟读,并且利用思维导图模式将小说的人物、情节、背景、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详细罗列和梳理。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孔乙己》为例,这篇鲁迅名篇的阅读教学核心内容就是“孔乙己”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因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暗喻与反讽。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以及写作技巧。接下来进行对本篇课文思维导图小说整体架构绘制过程中便会显得“轻车熟路”。由于思维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同,每一个学生所制作的思维导图都会充满想象力和与众不同之处,教师在课前预习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对每个学生进行较为细致化的引导和修正,让学生们能够对这种全新教学理念更加认可和喜爱,全面提高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课中学习:帮助学生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重难点
        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讲授好阅读文本的重难点相关知识,一直是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思维导图梳理、分析与延展,教师能够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与写作风格,并且充分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传统意义上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教师为学生们进行段落划分后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找出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然而一旦遇到较长且较为难以理解的阅读文本时,学生们必然会产生思维混乱现象,阅读理解效果差强人意。举例说明,人教版初中语文《社戏》也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便会让这篇较为复杂且知识点、重难点较多的文章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和消化。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画出“我和母亲回到平桥村”、“看戏前的波折”、“在赵庄看戏和途中的见闻”、“在赵庄看社戏的情况”以及“返回平桥村的情景”等多条较大的线索分支,对整篇文章进行清晰的梳理和分析。教师可以在各个分支中再次加入包括人物、风景、心情、感受等小细节的分支,这样一幅较为完整的《社戏》阅读教学思维导图便立体化的呈现出来。学生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的对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记忆犹新,通过系统化的阅读学习与体会,全面提升语文阅读综合素养。
        
        
        
        
        
        
       
        
        
(三)思维导图运用与课后复习: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让复习更高效
        初中语文阅读课后复习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同等重要,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工具让学生们对学过的阅读文本进行自主化思维导图设计,学生们自我归纳、自我总结、自我绘制的过程中,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回顾与记忆,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储存持久性以及全面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筛选、梳理和记忆。提升复习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逐渐形成相关各类新的知识构建框架与体系,让语文阅读学习的整体效果大幅度增强,学生们在面对语文阅读各类测试与考察时能够成竹在胸。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与手段,激发学生们语文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力争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彩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76+85.
[2]胡轶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44-46.
[3]王芳玲.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