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
身份证号:4409021997041****
摘要:2011年,“两会”提出关注民众“幸福感”。新课改以来更是把语文教学摆在重要的地位。构建幸福语文课堂,不仅是响应新课改和文明社会创建需求,同时,也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幸福感,语文课堂,教育本质
学生昏昏欲睡,低头只顾得做笔记,教师在讲台上“大谈阔论”,眉飞色扬,师生各自处于“对立”化状态,这种“散沙式”课堂,是现今语文课堂的常态。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类型的语文课堂主要存在于成熟“经验型”教师群中,而“新手”教师在前两年则寻求创新和突破,语文课堂稍微浮现活力,但是其课堂的最终演化还是归于教师传道、学生受道的“满堂灌”。大部分学生长期在这种压抑化的语文课堂氛围下,学习兴趣下降,有的还会出现明显“重理轻文”、重英语轻母语的偏科现象。在谈及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答案五花八门,但是极少出现喜欢语文课的答案。
基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民众“幸福感”的社会焦点,语文课堂亟需作出改革。如果把传统的语文课堂概括理解为“苦涩语文”,那么现在的语文课堂则需要适当注入“幸福感”,由苦变甜,发展为“幸福语文”。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理解为,一堂“活”的语文课,重在教师的灵活引导和艺术化的处理。因此,以下主要基于幸福语文课堂的构建,从师生、教学三者出发进行了策略性的探讨。
一、于创意教学中构建幸福语文课堂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传统的语文课堂错误沉浸在知识的灌输中,教师乐忠于用各种知识点填充满45分钟,但这只是高中阶段所需的一种教学与学习方式,真正的语文课应注重课程的外延,即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学习语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做好课堂预设和课上生成,重视语文内容挖掘,寻找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点之处。例如,在学习李白、杜甫的诗篇中,可以基于他们的生活背景出发,由生活的联想还原中进行诗词解读,不断加深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因此,语文知识学习不应与社会生活相割裂,语文实则是是一种生活学习,要注重把握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特点。
此外,语文学科作为我国的母语教学重点,其不可避免的承担着德育教化的责任。语文课是生活的外延,这个过程需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渗透性教育。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的课文,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演讲的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理解课文背后的含义,即人权平等的观念树立。教师要注意从每一篇课文中深挖德育含义,帮助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2、恰当选取教学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即教师应懂得教学艺术,学会恰当选用教学方式辅助教学的完成。语文课堂其实也需要艺术化的处理,需关注师生双方、或生生多方的互动与交流。以往的语文课互动主要停留在一问一答,或浅显性的“是”、“对”师生对答交流中,实则还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掌控”课堂。而幸福课堂的构建需要动态化的活跃性,这和传统倾向于静态化的语文课堂相“违背”。教师适机创造每一个课堂“冲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个过程符合“一种思维、观点一直碰撞,肉体、心境一直交换,幻想、信心一直生成的历程”,学生接触学习,师生感触幸福。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人荷德尔林对人的生存发出了诗意的感慨和召唤。人们的生活需要诗意陶冶性情,语文学习也需要诗意和激情,而透过文字感受诗意、产生情感共鸣的最“便捷”的方式则是朗读。
如朗读《紫藤萝瀑布》的时候,要注意不同段落情感下的节奏控制,“赏花”时愉悦欢快、“忆花”时婉转、“悟花”时深沉,让学生切身体会作者的个人情思与独特魅力。
此外,媒介活用也能使“平淡”、纯文字的课堂,转变得更加生动、可视化。大部分学生囿于学业,未能实现“行万里路”提高见闻,而媒介就可打破这种局限。例如上文提到的“紫藤萝”,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其形貌;又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可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
3、巧设探究学习方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人如其课、人即是课。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做到“无课”,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教师要注意用“无形的手”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课上多鼓励学习小组式的研讨答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集思广益、团体合作,学会交际,最终学会自我教育。
二、于教师人格魅力中构建幸福语文课堂
1、加强幸福语文理念认识
关于如何构建幸福语文课堂,作为教学主体的的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幸福语文理念认识。“幸福课堂”应该以教师科学艺术的组织、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效有序的获取为目标,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个性的同步发展。教师在明确理念指导下,探索学习和有效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着力使师生在幸福而高效的氛围下,实现双向、多向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如开展简报张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搜集、总结相关知识,互相合作,实现大合作、大交流。在班级管理上,可创新性的制作“心情树”,协调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等。教师心中怀有幸福语文课堂理念,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可成为幸福语文课堂构建的基础。
2、培养语文情怀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幸福,首先教师就要热爱课堂、热爱语文。著名语文教师周小华的课堂,他的课堂上始终贯穿着“美”,回荡着诗意与激情,细细品味,里面都盛满了他的教育信仰与热爱。讲到与学生相处的趣事时,他往往会会意一笑;谈到与学生相处之道时,他总会动情于沟通之美。于漪老师的一次课上,学生对她的“精彩”二字用语提出质疑,她反没有生怒,而是倾听学生意见后,给予鼓励与支持。在这些教师身上,都能看出他们对教育所持有的那种纯真信仰,就是定要做出“真正的教育”,让学生们都感到幸福,在幸福中学习。
三、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中构建幸福语文课堂
幸福课堂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其实也可说其是生本课堂。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应把活动的舞台、时间、主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天性与潜能,灵活采取各类活动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寓教于乐。如课上注意鼓励学生勇于发表独特见解,在充分的表达交流下,真正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效果。此外,展示收获的方式可多样化,可让学生画画、朗读、吟诵、演讲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们跃跃欲试,教师恰当鼓励引导,个性大放异彩,实现求同存异,师生们都能享受于幸福课堂中。
幸福课堂,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我们现今教育的执着追求。它就像尼采所说的“刹那即永恒”,幸福语文课堂的构建,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张换英. 漫谈如何让幸福走进语文课堂[J]. 学周刊.2011(10)
[2] 路璐. 浅析语文教学中幸福课堂的构建途径[J]. 现代语文.2010(08)
[3] 倪红娟.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觉到幸福[J]. 新语文学习.2009(03)
[4]程少堂.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J].语文教学通讯,2001,(17).
[5]马恩来“. 语文味”:离我们有多远[J]. 深圳教学研究,2002,(4).
姓名:梁倩,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茂名,出生年月:1997年4月17日,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无,职称:无。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