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梁春维
[导读]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化,中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职业教育也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梁春维
        广西都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530700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随着新时代人才需求的转化,中职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职业教育也重新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形成职业教育工作,完善职业精神的渗透教育,促使学生能够优化自身,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精神;教育工作
引言:
        职业精神实际上就是职业道德、行为、意识等内容的综合,与职业相关,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职业精神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内容,就是为人名服务。因此,职业精神不仅仅是从事职业应当具备的一种精神,同时也是作为社会一员,应当具有的社会主义精神中的一部分。如何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强化对于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的关键之一。
        一、正确认识职业精神渗透的意义
        职业精神在中职语文课堂中进行渗透式教育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其一,是能够促使学校竞争力得以提升。通过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实际上是对于课堂内容的一种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举措。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职业意识与职业竞争,并逐渐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学生能力的提升,又会组成中职院校的能力部分,促使中职院校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更好地在市场中招生并与优质企业合作,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1]。
        另一方面,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职业素养的培育与锻炼,更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必由之路。通过渗透式教育,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进入社会后才能够更好的被社会所接纳,与工作相适应,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受益终生的。
        二、渗透策略分析
        职业精神教育的渗透要结合课堂学科特色,形成具有个性化的、针对性的渗透行为。从中职语文学科的角度来看,具体的渗透策略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是职业意识的强化,其次是教材挖掘,再次是课内外联动活动,最后是课程教学融合。
        (一)职业意识强化
        对于职业精神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个方面,爱岗敬业与团结合作。因此,教师要针对并围绕这两个方面,在常规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并强化相关内容,促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得以强化。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意识,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自身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职业发展规划,并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形成自我价值的认知,进而将其转化为职业意识的一部分。
        (二)重视教材挖掘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对于教材的挖掘既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实现对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渗透。具体到实际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文本,先提出问题,如“作者对于文章内容的写作依据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帮助学生系统地看待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产生全局意识,能够迅速丰富自身的经验,进而在步入社会进入岗位后,形成引导自身思考问题的关键。
        此外,教师还可以围绕教材题材或体裁,创造群文阅读,帮助学生扩大视野,让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对于同一类型、同一内容的作品有更多的掌握,落实到职业精神教育中,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这种行为就会影响学生对待问题刨根问底,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形成的敬业精神。
        (三)课内外联动
        职业精神不仅仅在于进入岗位后学生对于工作岗位的热忱,还包括学生人生中的每一次职业的选择与表现,是伴随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助力,尤其是基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职业岗位有一定的敏感度,才能够更好的形成职业工作和职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眼光长远化,形成课内外联动,促使学生既能够提升理论知识内容,又能够形成实践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思维上的创新发展,侧面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2]。
        (四)课程教学的融合
        课程教学的融合具体是指教师自身在创新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实现对于职业精神教育的渗透工作,又要尝试结合教材,将其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中实际存在的一部分,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教育与渗透式教育的双重影响下,更好的形成职业精神。如通过视频展示“匠人风采”,与教材相结合的同时,也与职业精神相融合。
        三、结束语
        职业精神是中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教育部分,各个学科都应当实践渗透职业精神教育,尝试将其常态化,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职业精神,从而实现对于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和教育工作的高效率提升,既满足了社会对与人才基本诉求,也提高了学生进入社会后社会的接纳度。
参考文献:
[1]韦道火.谈谈新时代下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J].科技视界,2019(16):178-179.
[2]王玉枝.浅谈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07):4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