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步君
温州外国语学校 325000
摘要:学生的科学本质观与科学教育息息相关,在科学教育中,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而且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本质,那么,作为初中科学教师而言,应该如何做到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呢?带着这个问题,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初中科学教学实际经验入手,探索科学本质观视角下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希望能促进当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学本质观视角;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研究
学习科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形成一种科学思考的思维模式,讲究创新与发展,以科学为依据,不断追求学习和生活中的新高度,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所以,作为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带领学生发掘知识背后的事实依据,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科学课堂培养初中生科学本质观的具体策略。
一、理解教材,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
科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观察、实验、推理和怀疑等方式得出的,但并不是说科学知识的得出完全依赖于上述几种做法,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课本知识讲述时,不要仅仅凭着对教材内窖的记忆得出最后结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在传授知识,而并不是在培养他们的科学本质观念。老师应该通过大量实证,为每个结论的得出提供大量的科学依据,以使学生做到在对科学依据和相应推理的过程中理解课本中有关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大量科学性的推理过程的,以此启发学生具备实证的意识,比如,在“学习观察生物"这一节内容时,老师不要将教学重点放到讲述不同生物特征的知识点上,而要以实证的方式,带领学生通过相关实验,自主观察不同生物在显微镜下的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出不同生物的不同特征,然后再与课本上提供的特征相对比,比较自己的总结与书上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带领学生对不同点进行实证,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到底是谁的总结出现了错误,如果由于教学设施等客观原因,导致书上的有些知识点不能通过有关实验得出,老师也要搜索有关实验图片或视频,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内容都是基于科学实验来论证的以实证的意识组织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最终目的。
二、丰富教材,以创新的视角看待技术改进的过程
技术的改进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持,科学推动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又为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在初中科学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诸如:试管婴儿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等世界前沿的技术,开阔了学生眼界,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知识背景还有较远距离,学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原理,而且难以通过自主实践进行情景再现和检验。
所以,在平常的科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进学生日常生活中广泛接触到的技术,让学生了解此项技术开发和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知逍自己平常所接触到的事物中蕴含了无限创新的火花,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这也是科学本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在学习电和磁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有关电和磁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知晓,即使生活中如此常见的事物,也经历了漫长的发现过程,依靠科学家的不断钻研与创新,才使他们呈现出当前的状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思维创新,传递给学生创新作为科学的本质,在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的观点,激励学生进行科学创新,以更好地把握科学本质观。
三、科学本质观视角下的科学教学策略
1.运用科学探究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是探究的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教学,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及时总结与反思,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这就更能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某些方面的理解。在“月球”的教学中,教材呈现了许多月球的面貌、宇航员生活的情景及其与地球太阳比较的数据,如果仅仅以材料分析去展示“数字化”的月球,可能会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学习科学不过就是一系列记忆各种数据和知识的机械的过程,这有悖于“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探索是一种带有探究性学习的活动”的科学教育宗旨,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及对学习兴趣的形成都是极为不利的。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以探究的理念去选取教学内容并加以整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师以“望月、探月、登月”的思路去整合古人望月后的想象、探月的方法及现代人登月后的深入研究等,引导学生体验古人望月、探月思想方法以及现代人登月后亲眼所见月球面貌展开的探索,这样学生就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月球新的认识,同时领悟科学的本质是一种探究的过程。
2.展示技术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理论常常可以转化为技术原理,科学促进技术发展,技术又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初中科学教材中,虽然有许多科学与技术的例子,像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磁悬浮列车、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但由于这些技术离学生太遥远,缺乏亲近感,所以教师常常让学生自学阅读了解,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展现技术的改进过程,启发学生根据技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创新的眼光看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结语:在初中科学课堂上,老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让学生知晓科学是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状态中的,需要时刻具备科学本质观,在科学本质观的指引下指导自己积极探索与发现,为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