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晴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21551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素质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高中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大学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高中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方法,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引言
分层教学法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师顺应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运用分层教学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各有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文章主要从分层教学法本身出发来研究其运用策略,以提高其运用有效性。
1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1.1循序渐进性原则
高中数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并且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对复杂,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具体情况,逐步地提高授课内容的难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难度,但是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从基础知识抓起,逐步地提高难度。因而满足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1.2主体性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教师发挥的作用应当是引导性和辅助性的,而不应当过度的喧宾夺主。但是部分教师却认为课堂的主体应当是教师,学生应当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显然已经偏离了正确的教学轨道,使得主体原则无法彰显。教师在备课活动以及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授课活动时都应当将学生作为考虑的主体,对于具体的分层方式的安排、分层标准的选择、授课内容的讲解,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切实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2.1学生分层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其课时安排相对紧张,因此教师应当使用更加快速、能直观显示与观察的指标完成学生分层。此时,可以依托考试成绩,特备是阶段性考试成绩,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级。其中,将考试成绩靠前20%的学生划分为第一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更好,理解知识点的速度更快;将考试成绩排在第一层级学生后20%的学生划分为第二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般,能够理解基本数学知识点;将剩余60%的学生划分为第三层级,这些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较差。在实际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层级的不同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策略、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重点落实动态性调整,及时更新层级的变更,尊重学生的个人努力与进步。例如,当第二层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后一次阶段性检验考试中进入班级前20%,则应当将其划分在第一层级中;所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态度下降导致成绩下滑,则要结合其现有水平完成层级设定。同时,教师需要明确的认识到,成绩、层级只是用于划分教学策略的界限,必须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不同层级的学生,不得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也进行差异性对待。
2.2教学目标分层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与基础。
为了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可以在高一学生入学之初便进行一次摸底考试,然后对学生的成绩情况进行分析,对高一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本班学生按照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此后,高中教师便可以依据高中数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制定分层化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目前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哪个层次,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目标,对学习时间进行高效利用。对于A类的学生,教师可对他们提出较为严格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而对于B类和C类的学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即可。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但可以使A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可促进B类学生和C类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学生们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学目标分层化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均获得大幅提升。
2.3分层授课
为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需要注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授课,但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放到不同的教室进行分时、分批教学,因此在同一时间内、同一班级中开展分层教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积极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列求和》的内容时,由于这一内容在考试中往往会出现不同难度的题型,因此很适合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先集体授课,向学生讲解数列求和的不同方式,同时向学生说明不同求和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之后可以开展分层辅导,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例如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掌握简单的数列求和方式,并向学生讲解不同求和方式的使用方法,其中要重点掌握常见的求和方式如公式法。而对于学生能力中等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掌握公式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倒序求和法。最后是对于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合理提高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这类学生,不仅需要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公式法和倒序求和法,还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向学生讲解错位相减法,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方式,在解题过程中拓宽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2.4课后作业分层
在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同样需要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从而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得到全面提升。在设计分层作业时,一方面要体现出各层次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实际需求。例如,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于作业难度、作业量存在较大的需求,而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老师必须控制好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以免引起他们的厌烦心理,这样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老师不妨采用“作业套餐”的形式,合理设计一些必做题与选做题,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必做题是全班学生都要完成的作业,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这样一来,便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都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巩固与提升的目的。此外,老师还要建立与分层教学相配套的评价体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差异化的评价,这样才能形成较为系统化分层教学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引入高中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在完成学生层级的合理划分后,通过布置不同层级的预习任务、设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针对性的课后练习作业、调整学习评价标准与模式,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升级,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峰秀.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2.
[2]陈爱丽.基于分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227.
[3]王德.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共同发展:浅谈高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J].学周刊,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