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奇
辽宁省北票市北塔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审美能力. 巧妙推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较深刻地认识数学之美,有意识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只要加强研究、精心设计、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也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充分想象,体会数学形象美
小学生由于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有效地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会数学图形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设计一个“两只小猴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的情境. 首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小猴骑得快?为什么?由于两只小猴的圆形轮胎外面被老师设计了装饰物,所以学生只能凭直观来随意猜测. 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这两只小猴比赛,结果,乙猴虽然使出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 甲猴则轻松获胜. 这时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形发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原来车轴是否在圆中心是那么重要,并为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数学形象有其独特的美,了解到生活中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压路机等交通、施工工具中都蕴含着数学图形圆的形象美.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在此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感受数学中的形象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合理对比,开发数学公式美
要打好审美基础,必须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细微变化;要合理引导学生对各个知识层面进行对比;还要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开发出最好的数学公式.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课时,可以先提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研究任务,然后叫学生运用学具包里的图形和工具先独立思考和研究一下怎样找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对比,共同开发出各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于学生探索研究的积极性高,独立思考和尝试比较认真,所以各小组都能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其中,有的用折纸法,把三角形折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从而发现公式;有的用割补法把三角形剪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得出公式;有的用拼图法,拼出新的图形,再从相互关系中引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此时再次引导学生合理对比,从中探索出最佳数学公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之美. 在教学中,只有为学生多创设些合理对比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间的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真正让他们在对比中开发出数学的公式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质性地提高.
三、巧妙推理,创设数学逻辑美
数学知识是严密而富有逻辑性的,在教学中只有灵活巧妙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从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才能让学生在数学的逻辑层面上创设出相应的审美意境,真正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在教学《倍的应用题》时,复习部分可以安排分析关键句的练习,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找出隐含条件. 教师先出示“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学生马上分析推理出灰兔的只数为1份,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5倍,即有5份,在这样的关系中,如果“灰兔有8只”,那么白兔有多少只呢?学生通过已有关系进行下一步推理,发现灰兔有8只,也就是1份是8只,那么白兔当然就是8 × 5 = 40(只);老师可以再问学生,如果知道“白兔有15只”,那么灰兔有多少只呢?有了第一次的推理,这一次的推理就显得非常轻松了,白兔有15只,也就是5份是15只,灰兔只有1份,当然求灰兔的只数只要用15 ÷ 5 = 3(只). 这里所举例子是一个简单的应用题教学中的推理片段,但不难发现,如果学生能如此巧妙地应用好推理方法,那么数学的逻辑性是很容易在头脑中创设出来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琢磨、探索每一个关键性的语句,从中找出若干隐含条件,加以巧妙精炼的推理,一定能让学生创设出数学的逻辑之美,真正感受数学给人带来的每一次头脑风暴. 做好了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四、利用数学本身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美和形象美。?
数学本身就是美的,美在它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例如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的“七巧板”,它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用它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可以是复杂的几何图形,也可以是建筑物、风景、人物、动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既是一个益智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过程和创造美的过程,在玩游戏过程中还获得了数学美感。除此之外,根据公式、法则、规律,依据严密的逻辑推理演化出的各种奇妙图案和其他数学游戏,无不美轮美奂。?
虽然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美,认真地进行数学审美设计,我们也能让它像音乐和美术那样使学生灵感焕发、一见钟情。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美丰富的内涵,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符号、公式的简洁美,数学概念的简单美、统一美,结构系统的和谐美,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美、典型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和形的统一美等等,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出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更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合理对比、巧妙推理数学的形象美、公式美与逻辑美,必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