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赵相林
[导读] 将知识转化为问题的问题导学法现如今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文章从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入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研究这一方法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赵相林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荞山镇中学 657605
        摘  要:将知识转化为问题的问题导学法现如今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文章从问题导学法的概念入手,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研究这一方法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自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主动寻找适合学习者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问题导学法不仅能够满足中学教师的教育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中。
                
一、问题导学法概述
        问题导学法就是把知识转化为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1 教学模式的理念
        教学模式的课堂理念主要表现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核心,探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将该方法应用在课堂上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课业成绩和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适合他们的问题指导下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应注重前后内容的连接性,并根据现实情况设计具有层次的问题。
        1.2 教学过程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和生成问题。教学效果的成功或失败是由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所决定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通过结合情境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知识的本质,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探索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
        在所设提问的问题时,人教版教材注重有层次的问题设置,希望学生自主地去探索与交流,思考与归纳的求知过程。在与沪教版课本函数部分的对比研究中,人教版教材的例题在 “背景”因素上占有相对优势,其例题背景的选取方面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不仅涉及纯数学符号、学生的个人生活,还涉及公共常识,这些背景素材具有教育意义。


        2.2课前应用
        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育内容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问题,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所学内容给出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中满足自身对知识的好奇和疑问,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期待,让学生沉浸在探索知识的乐趣中,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进入到高效学习的状态,还能够让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和高效。
        2.3课中应用
        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整体性和阶段性,教师在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提问时,要注意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布置的问题超过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就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打乱学生的思维模式,阻碍数学教学的进程,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的理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问题的设置。由于数学教学灵活多样,教师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无法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在课中应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疑问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深入地研究探讨,把握数学教学的方向,具体并准确地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以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为例,在问题导学法中,教师提问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在投影中向学生出示两个相似三角形和两个普通三角形,让学生辨别并给出理由。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提问,将它导入到数学教学课堂中,以情景教育为起点,不仅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有效融合,更能提高学习趣味性,以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让其知识得到延展。让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开始学习新的课程,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下完成教学目标,这就是问题导学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有效作用,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4 课后应用
        课后是学生进行巩固、复习的时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来反映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检测学习成果,并让学生通过检查、订正来增强记忆能力。教师应注意不要一次性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因为繁杂的任务会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从而产生厌倦和挫败的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课后任务设置得过于简单也会导致无法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容易让学生忽视学习的重要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是一种高效、合理和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果教师能够充分理解这种方法的模式,灵活运用,其效果可以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中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应结合人教版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特点,将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推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做出贡献。
        
四、参考文献
[1]计双艳.人教版与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函数例题难度比较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2020(02):12-17
[2]牛应太.试论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