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610100
摘要:由于当前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其速度非常的快,那么对于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的要求就变得更加严格。就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来说,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对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极为有利的。因为以往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教学,而且如果只是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学生自身进行知识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进行这种课堂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应用,以此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也要对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更新和拓展,这对于整个课堂模式的合理有效应用也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化学
引言
进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对于各科之间的时间分配和学习经历方面都非常的有限。由于很多学校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的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只是认为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实际和应用就可以了,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不仅要让学生对于简单的课本知识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也要对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强化和提高。之所以要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是因为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后期进行实践操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现象,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设计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时期是整个学习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很多学生在进行相关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因为一方面要对各科的主要实际的内容进行强化记忆,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应的科目的解题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学习的压力就得到了增强。那么翻转课堂的合理有效应用,就对于学生在进行实际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高中的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那么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然后再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给学生传授一些新的课程知识,在进行相应的重点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相关的网络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比如在操作酸碱滴定与中和热测相关的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其是整个环节的关键,那么教师在进行相关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将一些笼统的知识进行逐一的分析,进而保证学生在这是个实际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对于整个教育复习的重点也能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二、强化理论知识的识记,促进知识吸收
就从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来看,当前翻转课堂更加重视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可以为整个实验操作带来极为有力的影响,因为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思考,可以让学生对自身感到迷惑不解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提问和解答,而且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问题出现,但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这些问题,提高整个实验操作的效果,这种课堂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在课堂内容中所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得以与实际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操作和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强化知识之间的吸收和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1]。
三、重视实际生活的现象,稳步增强学习自信心
对于高中化学的这门学科来说。无论是化学或者是其他的学科,在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其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都取决于人们的实际生活,而且在整个生活的应用中也极为广泛。但是现今的教学方法,仅仅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实际的生活联系并不是特别的密切,为了更好的改变这种教育教学现状,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教师在进行相关的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将所需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联合,比如说在夜晚出现的霓虹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以后就会对这种霓虹灯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这种灯主要是属于一种稀有气体的反应,再比如说很多膨化食品里面有很多的气体,那么学生在学习化学过以后就会学到这个气就是氮气,而且之所以要运用氮气,是因为这种气体没有毒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阻挡食物与氧气的接触,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将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化学现象,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学习,而且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对于整个知识点的吸收有一个提高和强化[2]。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物,对于整个化学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积极的影响,只要将其合理有效的应用,就能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成绩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将这种课堂进行重视,然后在不断的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其加以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2]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8):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