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阮伟
[导读] 数学科目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
        阮伟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一小学校   614200
        摘 要:数学科目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保证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数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而目前小学生的计算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其计算能力一直难以提升。教师要把计算练习和实际生活相关联,巩固现阶段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由于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所以急需培养出大量的新型素质人才,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教师必须遵从上级部门的安排,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来开展数学课程。但在目前的小学计算教学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形成的原因就是教学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认为计算教学让学生能够算出正确答案就行了,完全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对教学任务的安排也不够合理,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枯燥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结合实际的进行情况做出改变,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1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比例是很大的,计算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被教学人员作为日常考察的重点。而所要计算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教学人员要对计算练习进行拓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教学人员要考虑到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通过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引导学生对计算的步骤进行理解。如果小学生在日常的计算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显然不利于后续数学课程的进行。并且教学人员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效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2 有哪些因素阻碍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2.1 小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审读题习惯
        小学生的身心现在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学人员细心地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课堂效果得到有效地保障。目前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问题就是阅读题目不认真,导致了对题意的理解出现偏差,阻碍了他们做出正确的解答。这种现象更多地体现在教材定义的考察方面,学生只是记住了书本上的固定公式,稍微地进行一些变动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其在计算的过程中缺乏思考,对于书本知识和题目之间的转换不够熟练。只是盲目地去解题是不行的,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计算当中蕴含的定理和计算方法,这样才不会在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无从下手。教学人员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就会导致学生的数学成绩很不理想,在持续的犯错中产生厌学心理。


        2.2 受惯性思维影响极深
        经济水平的提升让我国慢慢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我国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也相对得到了提升。但是我国的教育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导致课堂气氛的压抑,严重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拓。而数学计算是需要大量练习的,如果只是沿用陈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让本就枯燥的教学课堂更受打击。如果教学人员没有及时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措施,就会导致一些理解力较差的学生产生固定性思维,严重影响到数学课程的进度。
        3 如何针对目前计算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优化
        3.1 采用一些直观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想要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尝试借助道具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计算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很有难度的,其中所涵盖的某些定义太过于抽象,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就更难了。所以教学人员要针对这种情况作出改变,使用道具直观地体现数学定义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参与其中,从而使计算教学的课堂得到优化。例如在进行十以内的乘法计算中,教师可以把粉笔作为道具来演示。当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计算过程后,就会真正地理解到计算的具体规则,再遇到相似的例题后就可以自主解决。
        3.2 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如果想要实现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质量最大化,教学人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本次计算所应用到的知识点。这样能够使他们逐渐形成完整且有条理的思维顺序,有效地降低出现计算错误的概率。例如在对3333×9998进行计算时,按照传统的计算思路是不行的。这样的数值会让学生觉得非常难,而且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决。所以教学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引导学生换一种思路去进行相关的计算。将3333×9998简化为3333×(10000-2)的形式,运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算法规则进行推演。这样看起来就不像之前那么难了,学生对于计算过程的理解也会逐渐变得清晰,在遇到同类型题目时也能够依此进行计算。
        4 结语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宽泛的,因此教学人员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而计算能力可以说是数学学习相关的体现,教师必须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点所在,才能逐步引领小学生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如果仍旧对计算教学中的问题置之不理,就会慢慢打击到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到当前数学课程的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李宛真.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D].广州大学,2017(5):16-24.
        [2]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31-133.
        [3]尹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3):94-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