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执方
怀集县第一中学 广东肇庆526000
【摘要】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突出“诚信”主题,积极探索创新,与宣传、教育、银行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在学校创立“诚信银行”,并构建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校园 “诚信银行”是开辟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形式,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一种有效探索,是着力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结合的德育教育实践平台。
【关键词】诚信银行 德育 模式 实践
一、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提出的背景
“百育德为先”,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社会实践性,教育方式单一,加之没有与家庭和社会很好的结合,导致德育的实际效果不甚理想,德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双重考验。德育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与时俱进,开辟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为学校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他们阳光,思想活跃,充满活力,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他们的诚信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健康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良好形象。诚信教育更要从小抓起,青少年的生理年龄、思维、心理成熟度都相对较低,但记忆力与行为模仿能力较强,这时如果能够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影响他们,去教育他们,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背景及启发,我校在德育工作中突出“诚信”主题,积极探索创新,与宣传、教育、银行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建,在学校创立“诚信银行”。我校“校园诚信银行”是学校和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起创办的全国首家集金融知识宣传、诚信文化教育、学生实践参与、创新德育管理的实体模拟银行。“诚信银行”存取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诚信,“银行”的存单是一份学生的诚信档案。学校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学生诚信成长档案》,里面都有一个积分账户,模拟银行的储蓄方式,实行对学习和生活方面守信加分、失信扣分的原则依次累计。根据“收支存”明细表中的量化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奖惩性质的加分、扣分。我校以这间校园诚信银行为依托构建德育管理新模式,以“诚信银行+志愿者队伍+精品课堂”的创新模式,开辟一条体验式、互动式的德育教育新途径。
二、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的内涵
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以校园实体模拟银行为依托,通过采取行(银行)校长期合作方式,打造“诚信文化教育+诚信量化考核+金融知识课堂”系列特色课程,形成三个实践平台:一是诚信教育实践平台;二是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平台;三是精品课堂平台。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是开辟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形式,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的一种有效探索,是着力构建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结合的德育教育实践平台。
三、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校园“诚信银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机制
1.制定总则
(1)诚信银行收、支管理应力求体现测评体系的科学性、评议内容的导向性、测评对象的可比性、测评方法操作性和测评结果的客观性。
(2)学生在诚信银行的诚信积分是学生“道德十佳少年”、“诚信学生之星”、“三好学生”、“最美学生”等评优、评先活动的定量依据。
2.制定诚信银行收、支入账依据
根据《学校学生德育量化考核条例》、《学校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学校诚信教育实施计划》、《学校校园管理规定》、《学校学生评优、评先奖励办法》等制定“诚信银行”收、支管理细则。
3.制定诚信银行存储办法
每个学生在“诚信银行”对账明细表中开设户头,学校在每个户头存款100万元,德育考核与诚信银行汇率是一分为10000元。各班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制定有关说明
(1)同一类的奖惩只按照最高标准收、支入账,不累计分值。各班成立“管委会”,每周班会小结,每月公布一次对账结果。所有诚信记录存入个人档案。
(2)班主任在收、支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核,不符合收、支条件的行为表现一律不得随意收、支入账。
(3)学生的诚信币低于60万,班主任、级长根据实际情况约见家长,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诚信度。
5.实施要求
(1)每月各班把“诚信银行对账明细表”在班宣传栏张贴公布。
(2)每月各班评选“诚信明星”(20名)在教室宣传栏张贴表扬,每班还要推选10名到年级,制作年级每月“诚信明星”在年级显眼位置公榜。
(3)班主任在学期末把校园“诚信银行”有关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装订成册上交德育处进行检查和资料归档。
(二)打造校园“诚信银行”精品课堂
行(银行)校合作,建立校园“诚信银行”活动室,定期邀请金融、宣传、公安等部门到活动室对学生进行金融宣传和诚信教育。通过精品课堂授课,为学生参与金融活动奠定最为重要的基础,树立守信用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三)构建校园“诚信银行”实践平台
以校园“诚信银行”为载体,开展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行动,利用家庭、社会、学校协同的教育冲击力,使特色主题教育“诚信教育”更深入地内化为学生的品质素养,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
1.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读诚信的书、写诚信的文、讲诚信的话、做诚信的事、开诚信的班会、办诚信的板报、评诚信的学生、选诚信的班级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诚信银行”开展体验式学习,同时还组织学生到银行网点当“大堂经理”,让学生体验银行服务,体会征信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诚信的人。学校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倡导、组织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与社会公益机构或相关社区取得联系,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学生提升诚信意识,学会诚信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评选“诚信明星”学生、诚信班级,邀请家长代表、金融部门到校对 “诚信明星”、诚信班级进行表彰,通过立榜样树典型来激励学生。
4.开展《学生诚信成长档案》填写活动。《学生诚信成长档案》不仅记录每一位学生的诚信分,还设置有“家长评语”“教师评语”、“同学们评语”、“我最喜欢的诚信格言”、“写给自己的一封信”等内容。《学生诚信成长档案》每生一份,每学期填写一次,填好后归“诚信银行”存档保管。开展《学生诚信成长档案》的填写活动促使学生诚信构建学业基石,诚实面对自己,诚实做人、诚挚待人、诚信考试。
总之,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新举措、新途径,这种新管理模式把无形的诚信教育、道德品质变成有形,进而变成诚信行为,再通过学生把诚信行为和中华优秀道德文化传递到家庭和社会,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使诚信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伴随他们健康成长。通过近年来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在我校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德育工作取成了显著成效,学生整体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大德育网络”的理论思考与教育实践[J].陈鹭波.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5)
[2]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姚生林.中国校外教育.2014(23)
[3]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策略[M].龚春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校园“诚信银行”德育模式研究》(批准号2018YQJK333)
作者简介:李执方(出生年月:1978.10),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广东怀集,职务/职称:怀集县第一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初中政治一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怀集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中小学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