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 610100
摘要: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认识逐渐拓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了体育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需要将目光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引言:
近几年“跑马热”“健身潮”不断进入大众视野,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在院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质量,所以应该由此入手,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善。
一、改善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以及原则
从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这一课程认识程度不够以及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不积极的情况,对此急需从教学方法入手加以改善。在此过程中,需要体现“三利于一避免”。
一是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青少年学生有着游戏的天性,对新鲜事物尝试欲望强烈,对未知领域有着冒险和探索精神。就可以将体育游戏融入教学课堂,能使学生“闻戏则喜”,达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目的。二是选择有利于拓宽教学组训的方式方法[1]。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心理。三是选择有利于提高施教效率水平的。比如体育游戏,其趣味性、易操作性和一定的规则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较好的提高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一避免指的是:避免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望而生畏、畏而却步。体育课程虽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大,但对一些体质相对较弱、自尊心又较强的学生来说,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应该关注这一点。
三、教学方法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充分借鉴和不断汲取国内外同行业领域的有益做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增大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助力学生达到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技能提升、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
(一)提升重视程度
体育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无论何种教学方法都没有办法发挥它的效果,所以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橱窗、板报、灯箱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学生都对这一门课程有更基本的感官认识,使学生由怕体育课向盼体育课转变。在教学中还可以抽出时间在室内进行,播放一些体育运动短片,这样既有趣,又能让学生认识到,通过体育课能更好地提高身体综合素质。
(二)融入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育中不断探索发展而来,是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促进体育课程内容掌握的一个有益的辅助手段,是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方法手段有效途径,也是体育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2]。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实现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选用向必用转变。目前,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用与不用一个样、多用少用一个样、用好用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因此,要将体育游戏教学作为一项体育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将体育游戏创作作为体育教师考评职称的重要加分点突出出来,提高教师责任心和创新紧迫感;将体育游戏作为课程安排、教案制作等教学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分管领导和课程要组实时组织考评,定期组织回头看,提出整改意见。比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会涉及球类运动,以篮球为例,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传球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练习篮球的传球技能,也能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
(三)以学生为本
教师应该认识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非常重要的中心角色,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把握学生这个中心。符合他们的身体发展实际以及发展需求。由于学生会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实现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亏空向增容转变。由于少部分年轻体育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施教经历较少,对体育游戏内容储备较少,可采取集体备课、以老带新、交叉听课等方式,促使体育教学方法的完善;还可以开展体育教学方法征集活动,采取无偿与有偿有机结合的方式,让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对教学方法的探索中,这样一来,对学生而言,他们也会更有参与兴趣。这样一来,最终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方法密不可分,选择合适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再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还要以学生为本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伟. 立足课堂常规 促进有效教学——推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常规的实践探索[J]. 体育教学, 2019(9).
[2]赖晓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游戏课堂教学的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