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715300
摘要:高中是学生整体学习生涯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美术教学作为高中课程之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尝试对美术课程中对于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美术学科的教师们能够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美术;有效教学
引言:
众所周知,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学校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培养更全面的素质能力,而对于观察极为重要的美术学科对学生无疑扮演着引导和训练的重要角色。为了能够提升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察能力,我们必须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培养。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院校对于高中其他高考学科的成绩重视导致过度挤压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在实际的课程学习中,并不能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教师也就没办法进一步提升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导致美术课堂的实际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二)学生兴趣不高
长期以来被灌输的惯性思维使得学生将自身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高考学科的知识学习中,对于高中美术学科的观念还停留在放松补作业的错误之中,与此同时,教师的传统教学形式和其他的学科一样,让学生形成了抵触心理,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升教学课程的有效性。
(三)师资投入仍需提升
美术学科本来是一门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但是由于现在教育体制下对于高考的集中重视,使得院校更愿意将师资力量放在其他重要学科上。[1]很多院校的美术课程都通过一个美术老师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就是教材本身,没有更多更形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自然也就没办法整体提升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效率。
二、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途径探究
(一)加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教师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步推出历史的舞台。
对于高中美术课堂来说,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才能新型课堂需要着重培养和鼓励的重点,这就需要院校对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新型培训,通过引进更新更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来满足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学习的新需求。教师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独特特长,在美术范围内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院校也应该通过加强教师的相关教学技能培训,通过引进更多的教学资源来帮助美术学科的教师进行自身的提升和发展。
(二)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本身的兴趣
高中美术学科是没有进入高考项目的学科,但是并不影响美术学科进行学生们兴趣爱好和文化审美的综合提升,许多学生在进行繁重的其他学科学习内容会后,希望通过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和艺术渲染。这种迫切需求敦促着教师不断转变课堂形式,通过新奇好玩的新鲜技术和生动有趣的新鲜知识相结合,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让学生在舒适自由的进课堂氛围中感受到属于美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进行《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这一章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从古至今我国的建筑艺术发展进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建筑艺术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是如何发展转变的。当学生看完视频内的中国建筑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的教学活动对于当地一些典型建筑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和欣赏,引导学生展开分析,领会艺术之美。[2]让学生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到视频的直观理解,再到实际的亲身感受,让学生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惯性,深刻的感受到中国建筑的美丽和独特艺术气息。
(三)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特色形式教学
对于高中美术的教学内容而言,主要的形式是涉及到不同种类的美学鉴赏,这给美术教师带来了美术实际课程形式变化的新思路。教室可以根据不同的美术理论概念,结合本地区特有的民族民宿特色文化,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文化距离,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切身实地的理解与思考。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通过校外采风等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学校,在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社会历史,民俗风情以及自然景观之中感受到艺术文化的魅力,为学生培养真正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审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当地名胜的游览,艺术展会的欣赏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进行美术文化的近距离欣赏和感受,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而不是用脑子去理解,到底什么是美术的鉴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的全面素质提升的重要学科,教师可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投入教学资源,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素养等方面进行课堂内更为有效的教学。这也是教师在顺应新课程背景下关于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新要求,努力通过进行课堂体制改革,对于高中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之路,为培养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8
[2]张兆选.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