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学校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张卫花
[导读] 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
        张卫花
        新源县第六中学 新疆 伊犁  835800
        摘要:历史作为初中课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就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历史:初中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质量、效率以及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需求,确保初中历史教学能与课改具体要求相结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质量、效率。
1.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历史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初中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于时代潮流,认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只需要将语数英三门课程学好,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导致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历史课程课时较少,对历史课程投入也相对减少,出现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同时任教多个班级的现象。
        由于历史课程课时的减少,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得不增加单课时所讲内容,很多知识点没有进行详细的展示。致使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下降,使学生不能对课堂所讲知识及时掌握,学生也会受到教师和学校影响,错误的认为历史课程不重要,进而降低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观念及模式守旧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逐渐对新课程标准以及新课改带来的全新的教学观念进行了一定的了解,但目前并没有在实际教学加以运用[1]。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思想守旧,仍采用单一、枯燥的方式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将历史事件的名称、事件、人物等进行记忆,而没有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对当时甚至对现在造成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不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此外,教师忽视了学生间历史素养存在差异性,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采用统一教学的方式,使得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教学进度,从而降低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1.3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互动式教学方法已经逐步引用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在初中历史课程中采取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教学效率。但当前仍有部分初中历史教师没有意识到在课堂中互动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中缺乏互动,单纯的将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造成影响,还会使师生关系生疏。同时,由于缺乏互动及沟通,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不足,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教学,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课堂质量低下及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积极性不足,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课改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优化措施
2.1转变对初中历史课程认识
        在当前课改深化背景下,为了使初中历史课堂能够高效开展,首先应当转变对初中历史课程认识。学校、教师要对初中阶段开展历史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转变传统观念,加大初中历史课程方面的投入,对历史课程的课时进行合理增加,确保教师能够在课堂中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将课本中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改善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的现象,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此外,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时对教师的历史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历史知识的积累量,从而能更好的在历史课堂中对教材之外的知识点进行扩展和补充[2]。教师还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确保初中历史课堂高效开展。
2.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提升课堂效率对初中历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方法。教师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和改变,总结出适合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初中历史课程授课时,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形成良性循环。
        教师还可以用差异性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统一式教学,在课前对各个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各种学生的教学方案[3]。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需求更加有针对性,还能改善学生对历史课程兴趣不足的现象,最终达到提升课堂质量的目标。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本中枯燥的历史知识进行展示,如制作课程内容相关动画以及播放相关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提升历史课堂效率。
2.3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融洽是保证初中历史课堂质量及效率的重要前提。由于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中,所以在课堂中的互动对师生关系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与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还要在课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历史学习及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更好的配合教师工作,提升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初中历史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意义,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加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红伟.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读写算(教研版),2015.
[2]王慧.思考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131.
[3]李凤香.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