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0/10/1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0期   作者: 张建红
[导读] 在高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美术这门学科也是相当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核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并参与到美术审美鉴赏中,达成高效学习。
        张建红  
        河北徐水综合高级中学  072550
        摘要:在高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美术这门学科也是相当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下教学的构建要以学生为核心,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并参与到美术审美鉴赏中,达成高效学习。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美术;教学方法

1 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编排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很多高中对于美术的教育都不够重视,课程安排也不是那么合理。一般正常的情况下,高中的美术教育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绘画、艺术鉴赏和设计。但是,在很多美术教育的安排上,很多教师都只重视绘画的部分,而艺术鉴赏却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这也就是学生们的艺术素养为什么得不到提高的原因。其次,对于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大多数的美术教师都没有考虑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开始就将深奥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
1.2 学校对美术教学缺乏必要关注
        如今的教育大多数都是应试教育,正是这个原因,大多数的高中都把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了语数外等属于高考的教育课程上,而往往忽略了体育和美术等这些艺术类科目的教学。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对美术等科目的排课就非常少,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安排美术课,而是将这类课程的教学时间分给了其他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自身的艺术素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3 部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偏低
        美术老师是学生艺术上的“引路人”,他们对于学生在艺术绘画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可是,在如今这个时代,许多美术老师的专业素养很难适应全新的课程改革,以至于无法满足学生们的美术需求。换句话说,现在许多美术老师的教育理念都比较落后,课程教育方式单一,内容枯燥无味。有些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这也就让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对美术课堂的期待,甚至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有些美术老师认为美术不属于高考科目,不需要浪费学生的时间在一门微不足道的课程上,这也是导致美术课堂失去活力、纪律松垮的原因。
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2.1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结构
        高中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大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都是以主观的美术介绍为主,学生只做接受理解。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即使有自我认识也无法得到表达,更多的是理论性的了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教师要为学生在课堂中的鉴赏评价提供空间。在方法上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形成一个课前初步理解认识,课堂讨论分析的结构,这样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美术知识学习也能有内化的过程。例如,在《辉煌的美术历程》单元教学中,教师就将知识做整合,制作一个简短的微课,然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了解,利用好课前的预习效果。

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则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知识认识,以讨论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交流中对于美术历史有真实地体会,可以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理解。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也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有助于美术鉴赏思想和文艺素质的提升。
2.2 开展审美建构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而鉴赏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审美建构的落实,让学生能够从心理认知上理解美术知识,也在心理上完成文化建设,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审美建构的开展需要教师先做学生的美术认识,然后再基于知识认识引导自我建构。因此,在审美建构的开展方法上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理解认识,逐步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和思想上的引导。例如,在《战争与和平》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从美术鉴赏的文化上入手,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深度的理解美术作品,并以分析理解为方向探究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情境的内容上可以做背景介绍,也可以引申出各种鉴赏的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可以完成审美评价,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然后在学生有了鉴赏理解之后,则需要设计内化的过程,以建构为依据,将生活引入其中,从而实现《战争与和平》鉴赏教学的内化,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也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2.3 启发学生多思考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关的信息技能,经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创新能力。可见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也可能会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坚持自我示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主动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更无法优化教学课堂。考虑到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以《错位的图片》这部分内容为例子。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错位图片。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得到这些错位图片。这种提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个过程学生对错位图片也就更加了解了。
2.4 加强学生的体验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引导学生模仿技能操作,在教学方式上就比较单一。这种方法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会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重复的模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功底,但对于创新能力这方面的培养来说,可能毫无效果。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体验这方面入手,给予学生更多的亲身感受。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推动了学生的自主成长,能够促进全面发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条件,发展信息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关注美术深度教学的引导,以审美建构为方向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重视教学效率,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把握教学效果,渗透核心素养,这样课堂就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场所,高效课堂也就可以得到有效构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卿伟.浅析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农村科技,2020(08):101.
[2]王天媛.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戏剧之家,2020(21):175.
[3]杨哲.高中美术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困境与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5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