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君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南城小学 四川 眉山 620460
摘要: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应注重身体素质锻炼下的身心成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式教学为方法,使教学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体育学习和运动的积极性,也构建生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小学体育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运用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认知结构,让体验式教学能够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同时教师要注重小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的参与情况,保护安全、增加趣味、把握方向,营造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
前言:体验式教学是以具体的内容和现实情境让受教育者在参与中有真实体验,而教育通过体验过程中的内容、情感体会和总结进行落实,教学更贴近真实认知,并且能够建设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提高感知和体会的内化吸收。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受新课改的影响,需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以让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从中获得核心素养成长。在体育课程中,应积极运用体验式教学,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思想认识和成长方向,并且激活运动参与的主动性。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作用
(一)以参与体会提升运动兴趣
体验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在形式上有具体的背景,所以小学生在其中的感受更好,其学习的主动性也更强。并且体验式教学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实践,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情况,可以提升课程中的运动兴趣[1]。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大多都是由个人思想所支配,一堂趣味的体育课更容易被学生所喜欢,并且参与体会也让学习有了快乐的感受,可以保证身体参与和情感思考。
(二)以真实体验培养体育素养
体育素养的培养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弱,在体育运动中缺乏思考,注重的是体育运动的形式。对于此,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有效改变了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思想状态,有角色体会、参与感受、经历思考,所以体育教学不仅能让体育能力和意识得到成长,其健康意识、道德素质、体育精神也能有所建立和发展。体验式教学让体育课堂中的素养培养有了真实体验,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体育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尊重学生年龄特点,构建体验式教学空间
小学生处于童年成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户外运动,对于体育课程有所偏爱,而且愿意去尝试,喜欢挑战。体育教师在体验式教学的设计中就应尊重年龄特点,课堂中要有自由思想,保证学生能够做自主表现,积极参与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教学有丰富的内容,激发体育学习意识。比如在低段的跑、跳等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模式体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依据跑和跳做动物模仿体验,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也让其身体得到多样化的锻炼,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在高段的体育课堂设计上,就以情境构建为主,融入运动员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寻找运动技巧,提升课堂参与性[2]。
(二)注重学生成长规律,建设体育体验的内容
体验式教学的运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内容建设上要以成长规律为基础,做运动和心理的双重引导,建立体验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此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品德素质的成长。其中教师要注重体验式教学的生成性,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以此作为资源建设体验的内容。比如在足球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能满足足球对抗训练,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就做基础的触球、运球和传接球训练,并以此建立趣味的活动,以双人传球过桩,运球跑步比赛等使学生体验足球的乐趣,并在体验中获得技能成长和身体素质锻炼。体验式教学的内容呈现多元化,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所以教师在运用中一定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感受,让其获得成长进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开展体验的总结分享
课堂中的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身体和心理认知,而教师要把握机会,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组织体验感受表达和实际行为交流,让体验的过程能够有总结分享的过程,强化教学中思想认识的培养,促进体育素养的养成。比如在耐力跑的课堂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分析在耐力跑中有什么样的身体体验和思想斗争,而完成跑步练习的学生又是怎样克服的,让体育课堂的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发起,借助体验提高运动体会,激活体育课堂。开展体验的总结分享中,教师要做课堂教学内容的挖掘,注重体育团结、竞争等精神的展现,以此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
三、小学体育课堂中体验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体验式教学让小学体育课堂得到了综合性的发展,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运动安全的保护,进行生活环境的结合,把握体验的方向,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提供保障。在体验式教学下的而学生较为活跃,会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其中容易忽视自我保护,而教师需要参与其中对于一些危险动作做制止,并做一些专业性的指导,保证体验式教学下的运动效果。为保障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结合生活环境和学生认知是必要的策略。体验需要有个人想法和体会的产生,如果只是做理论性的组织,小学生在课堂中会缺乏体会认知,体验也就没有得到落实,而生活环境的结合让体验能够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出发,不仅保证了运动体验,也促进了体验下的思想内化。体验方向把握是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3]。现在的小学生心理活动多,个人认知受网络信息影响容易出现问题,在体验式教学中会出现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中要利用这些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但是对于错误的想法和认知,应给予纠正,以保证心理健康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体育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主动参与需要个人感受上的提升,运用体验式教学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必然。体验式教学不仅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学生在其中也能获得快乐,有认知上的提升,有助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中,体验不等同体育技能教学,教师要做好阶段设计,保证学生在体验中的体育综合能力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城.体验式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科普童话,2019(46):131.
[2]徐金.“体验式教学”构建高品质体育课堂[J].教育,2019(40):70.
[3]张秀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验式学习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中),2019(0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