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赵洪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990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奏可以脱离音乐存在。但是音乐不能没有节奏,缺乏正确的节奏,那么音乐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教师以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为出发点,尤其在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面对节奏感培养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加强音乐感知能力的情况下,逐渐的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音乐节奏感;提高策略
前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中,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音乐节奏感为着力点,在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体系之下,逐渐的发挥出农村音乐教学的相应魅力和具体色彩。教师全面整合音乐节奏感之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具体内容。在不断的打造适用学生健康成长的模式之中,可以从综合性方面入手获得音乐知识量。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音乐往往被视为副科课程,节奏感培养这项教学内容十分关键和重要。但是,就算是开展了节奏训练教学也往往是表面化形式,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一,小学生面对音乐学习的时候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在音乐节奏感体验缺失的情况下,学生面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则难以得到激活。教师也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认真学习音乐知识。第二,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学之中,以应付的态度面对。针对科学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没有深度的钻研和分析。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往往以单纯性的理论知识讲解为主,这让小学生面对音乐知识学习时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并不能理解和领会音乐之中的相应意义[1]。第三,音乐在小学教育之中,往往以兴趣和娱乐为主。在上升到素质要求的背景下,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学校音乐教学以流于形式为主,没有开展系统性的理论教学,教学方法不够全面,尤其针对节奏训练内容,更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加强培养农村小学生节奏感的措施方法
(一)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意识
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之下,音乐作为美育之中的重要环节,却被教育工作人员忽视。多年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教育教学管理者意识落后,往往把音乐课程视为不重要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在此,要加强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意识,保证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产生准确的认知。针对农村学生来说,实施艺术教育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接受艺术熏陶,感受美的内涵艺术音乐教育[2]。以歌唱、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对学生开展美学教育,这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培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以提升小学生音乐教育的意识为出发点。
通过教师的努力,对农村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产生准确认识。在师生之间共同努力的过程中,保证小学生完美的诠释自己音乐学习道路,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精彩。
最终,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音乐学习天地,在领略美感之下健康成长。
(二)借助感悟激趣,提高节奏美的认识
学生唱歌、舞蹈、器乐等活动学习领域之中要面对的一个前提则是节奏。节奏掌握的好坏会对音乐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从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开展节奏感培养教学之中,应该立足生活实际,对节奏挖掘、寻找节奏。比如,学生所喜欢的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交通工具声音等,都可以成为节奏感培养的重要载体[3]。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下,通过对相应节奏的模仿,借助语言动作乐器表现出来。这样,才会逐渐突破节奏学习之中存在的难点,学生也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独唱节奏、记忆节奏的过程中,也会灵活运用节奏。
学生面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教学,就可以通过良好的感悟激趣,加强学生对节奏美感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下,更好的诠释小学音乐节奏感培养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三)有效开展节奏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节奏模仿。小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在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通过有趣形象的感情认识,才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欲望。这样,也会积极地融入到音乐学习领域之中。我们生活在有生的世界之中,生活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节奏,教师教学时可以通过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感受生活之中蕴含的各种节奏。比如,火车声、小鸟叫声、青蛙叫声等,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而且善于模仿。附点节奏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段马蹄声。然后,根据学生所听到的内容,教师开始节奏拍击示范,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之中掌握知识。第二,创设游戏活动兴趣,可以全方位的激活学生参与节奏感培养环节之中的动力。教师结合小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把各种节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之下,让结构训练更加生动和有趣。第三,运用打击乐器的形式,学生会对乐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乐器使用之下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比如,串铃、沙球、双响筒等,完成乐曲学习之后可以让学生边听旋律边敲打乐器。在为自己伴奏的情况下感受到节奏的美感,并容易接受所学习的内容。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开展之中关注学生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化训练模式,以创造针对性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为主。教师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能够让学生的节奏感得到全面提高。在加强对音乐的重点感知以及审美体验之下,保证学生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最终,真正的彰显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价值和相应意义。
参考文献:
[1]邱梦琳.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律感和节奏感的培养策略[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690-691.
[2]崔飞艳.节奏培养,途径探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21):148+164.
[3]周宇.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开展学生节奏感训练[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