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8期   作者:王广星
[导读] 本文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论述了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种种对策。文章最后对目前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
        王广星

        (山东省平邑实验中学 山东平邑 273300 )
        摘要
        本文依据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针对中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论述了目前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种种对策。文章最后对目前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素质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而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种种问题。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认真研究和着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抑郁心理
        这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焦虑情绪,内心孤独而无助;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眠、胸闷、头昏等症状。因此,抑郁心理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封闭心理
        封闭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往往很少与人交谈,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封闭心理如长期得不到矫正,往往严重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造成彼此间的心理隔阂,影响人际交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焦虑心理
        这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即将发生时,会产生焦虑反应,这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焦虑程度过于严重时,就会产生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危害较大。
        脆弱心理
        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陷入消极的心境中,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在积极的方向上,他们自卑,意志力薄弱;在消极的方向上,他们自负,意志力畸形发展。在模式单一、思想统一、步骤统一的教育中,由于对学生包得过多、过严,从而造成学生依赖性太强,面对打击,或是极端反抗,或是逃避,或是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二、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造成中学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努力寻求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对矫正中学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一)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所致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


(二)考试压力过重
        中考、高考时,有的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的头昏脑胀,大脑一片混乱,严重考试失常。这些都是过重的升学考试压力造成的。而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一次考试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为了抓升学率,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甚至羞愧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
(三)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故,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比如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有些学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四)家庭的过度“呵护”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许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备受家庭的爱护,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重,成天比吃比穿,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无心学习;有的独立能力弱,依赖性强,不能承受一点打击。
(五)社会的复杂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淫秽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不顾道德和良心,盏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在淫秽的书刊、录像和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的诱惑下,丧失了人性,跌进了万丈深渊。
三、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目前中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去疏导。所谓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发挥学生潜能,适应环境,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及自我挖掘能力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它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具体而言,我们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心
理矫正呢?
(一)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思想品德学科对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找出心理偏差,探讨对策,制定矫正心理问题的计划,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二)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疏导学生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协助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自我修养。
(三)以教师自身的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吕志范老师说:“教师职业需要你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信实的眼睛;永远操着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公正无私的爱,会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学校教育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学生心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的受关注。


 作者简介
姓名 :王广星
出生年月 :1979.04
性别 :男
籍贯 :山东省平邑县
最高学历 ?:大学本科
最高学位:学士
职称 ?:中教一级
研究方向 :高中数学
邮编 :273300
单位 :山东省平邑实验中学
邮寄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实验中学
电话?:15853918176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