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包娅娜
[导读]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牢牢抓好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注重构建学生的生活阅读观
        包娅娜
        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江苏省无锡市 214107

        摘要: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牢牢抓好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注重构建学生的生活阅读观、分享阅读观和整体阅读观,建立起文本与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进行欣赏和感悟,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阅读  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拼音汉字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字词句走向段落、篇章,迈进五彩缤纷的阅读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承担着开启学生阅读世界的任务,重要性不言而喻。
1.关于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课程目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总纲、总目标,阶段目标细化了小学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从低年级到高段年级,阶段目标承前启后、相互延续而又循序更进。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从字词句子走向阅读,而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从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能够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和感悟生活中的爱与悲喜,对人和事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认识;从基础能力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并且读懂大意,所以如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用文本和阅读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感悟生活,这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2.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是引领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者和感悟者,所以我们不能越俎代庖而是作为一个引路人,宏观上牢牢把握住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注重阅读的策略和方法,真正地引领学生走向阅读。
        阅读前,带着任务去阅读预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并不仅仅是课堂上读几遍,而多读是阅读的第一要义,所以学生课前的阅读预习十分重要。带着任务去阅读,比如《花之歌》正文之前的阅读预习提示: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再找出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文章之前并无阅读提示的,教师可以根据课后的阅读思考或者阅读链接和文章内容,给学生布置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阅读预习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阅读中,注重构建学生的生活阅读观和分享阅读观,有策略地进行阅读。作为教师,有时候会发现这样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你把阅读文章变成聊天和生活趣事,学生很有兴趣并且一听就懂,但是同样的内容诉诸文字变成一篇文章,学生阅读理解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鉴于此,我们可以建立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是生活的语文,阅读的文章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正式开启一篇文章的阅读之前,我们可以调动和勾连学生的记忆,建立生活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既觉得有趣又能够比较容易读懂,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落花生》,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可以从生活中随处可见、市场上随处可买的花生(也可以是其他类似的事物)谈起,以“花生”为中心词,可能同学们会谈到花生的美味、花生油、花生酥、花生糖等等关于花生的一切,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未免学生的思维定式或者学生不知道从何谈起,教师可以分享种花生、煮花生或者吃花生的经历,以聊天式的轻松愉悦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开学生的话夹子,更是打开学生的思维,从而建立阅读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在后续的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中关于“花生功能和特点的讨论”和“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更顺理成章。生活中一花一鸟、一枝一叶总关情,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过渡到语文的阅读自然而生动。
        比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父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来入手,“严父慈母”的传统观念或是家庭教育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角色扮演的教育方式,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是深有感悟,这样真实而生动的例子数不胜数,理解了生活中的父爱和母爱,我们再回归到文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了,反过来也能够更加用心地去感悟生活中的父母之爱了,这样以生活来理解阅读,又用阅读来回望理解生活,这样的阅读体验更深刻也更真实。
        生活阅读观正式地开启了阅读,那么让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悟进行表达交流的分享阅读观也不可或缺。阅读分享可以是对文章精彩语句的理解,也可以是文章整体结构或情感的把握,还可以是文本之外的启发和思考。
        阅读后,评价反思并建构整体阅读观,进行阅读的提升。阅读分享并不代表阅读活动的结束,评价反思让学生将阅读预习阶段和阅读分享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思考阅读过程中的得与失,在一次次的评价反思中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评价反思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需要反思阅读教学过程,从策略方法到真实课堂的生成和阅读的效果,这样更能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单篇文章阅读之后可以进行总结归类,打破单元和课本设置的界线,引领学生建构整体阅读观。比如《桂花雨》、《月是故乡明》和《梅花魂》以文传情,文章饱含的是作者对故乡的深情与热爱以及游子拳拳的祖国情;《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摔跤》、《他像一颗挺脱的树》等两个单元的文章,连缀起来就是人物描写的方法;而中外名著单元和汉字单元就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欣赏和解读。
        阅读的方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单元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将生活中的人物描写与评价变成文本中的人物描写,建立生活与阅读的联系,同时宏观建构整体阅读观,明白人物的描写并不是单线式而是多面立体的呈现。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除了阅读文本,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也可以成为阅读教学的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并且进行有策略地引导,运用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可能会更加真实而生动。



参考文献:
[1]郝翠梅.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约之美[J].新课程(下),2013(12).
[2]阮以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
[3]傅惜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7(21)
[4]殷立丹.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