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霞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 (灵溪镇第六小学)
摘要:作为贯穿整个中小学的基础性学科,数学一直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除了思维与习惯的养成,计算能力作为数学发展的核心能力,也应当获得教师的重视。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展开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类关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方法层出不穷,究竟哪一种对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最为有效,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三个板块展开一定的探讨。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得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浅析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有效途径。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较低的可能因素
(一)小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欠缺
首先,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差。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对概念、数学、性质、规律等基本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后,才可以灵活运用于实操之中。其次,小学生们不理解计算背后的基本原理,对算法的计算没有真正掌握,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只是简单的模仿。再者,小学生不精通基本的口头算术。如果口头计算不熟练,那么在计算时就会出现错误。
(二)小学生习惯与心理的影响
首先,感知是抽象和不准确的。由于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抽象和粗糙的。他们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注意到一些孤立的表面,计算问题本身并没有很多的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单调的表达更容易导致学生的感知不准确。此外,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复习和计算的过程中都急于完成任务,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模糊或相似的数据,甚至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其次,小学生的学习心态不好。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三种不良心理:(1)忽视心理。一些学生认为计算问题是“死的”,他们不需要去想它,所以他们忽略了对计算问题的分析和计算后的验算,最终导致错误。(2)减少心理学。一些学生认为计算问题是枯燥无味的。每当他们在计算问题中看到一个很大的数字时,他们就会害怕、反感、缺乏毅力、耐心和自信。因此,计算精度大大降低。(3)懒惰。懒得写,不想写一个字,不喜欢计算,不管数字的大小,不管是否熟练,都在我的脑子里,懒得草稿。总是省略必要的步骤,跳过步骤,直接写数字,造成错误。
二、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字敏感度
小学生要想拥有快速且高质量的计算能力,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同时也要注意对计算公式、运算法则、运算符号的高度掌握,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发挥出自己良好的计算能力并且灵活运用。要想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克服枯燥进行大量运算训练,最重要的前提是学生要对数学感兴趣,要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的热情,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用大量的题目麻痹学生的内心,无穷无尽的题目使学生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做题机器”。“题海战术”看起来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计算能力,事实却是恰恰相反,教师要更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乘法计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学生做小游戏,在游戏里引入乘法计算,“数青蛙”是常见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引入课堂,一个学生说“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后面的学生接上:“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往后类推,数错了的学生和继续不下去的学生要接受惩罚。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了乘法计算,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更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简化难度,提高运算速度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合理运用到实际计算当中,遇到难题只能想到最简单但却繁琐的运算去解决,不能想到最简单的运算方式。这就使得学生的运算难度增加,运算速度降低,甚至影响正确率。教师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对简便算法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熟练掌握简易运算的规律与方法,在遇到难题繁琐的题目时,能够想到简便方法,而不至于在计算上浪费大量时间。要想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提升上去了,笔算能力便自然而然的提升上去了【1】。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口算基础,提高口算速度,传授学生一些简单基础的计算规律。
例如,11和任何两位数相乘,得数的个位数是两位数的个位数,百位数是两位数的十位数,十位数是两位数个位与十位数相加所得的个位数,如11x34的得数,个位数是4,百位数是3,十位数是3+4=7,也就是374。教师把这些简单易懂的运算规律归纳传授给学生,简化学生的运算步骤,可以大大缩短学生的计算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计算,从而也能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三)加强训练,培养计算习惯
学生要想提高计算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必然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学生计算时喜欢省略掉部分步骤,有的学生计算步骤书写不规范,这些都容易导致不必要的分数丢失。通常情况下,学生会觉得是自己这次粗心了,下次记住了不粗心就不会丢分了,并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计算习惯不好,胡乱省略计算步骤,书写不规范。教师就必须承担起及时提醒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重担。教师要要制止学生使用计算器的行为,小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时期,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计算器的坏习惯。批改试卷时,应当找出学生的问题并告知。帮助学生克服问题,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讲解题目时,教师应当严格规范答题步骤,不允许学生跳步骤答题。一个完整的解题步骤包括审题、计算、验算,教师应当重视审题对计算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首先请一名学生读一遍题目,再让一名学生回答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计算的是什么,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还可以让其他同学说说不同意见,加强记忆,从而更好的进行计算。
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付出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需要明确上课的规则,还要获取家长的帮助和支持。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创设形式多样有趣的各类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别样的计算学习体验。为了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我们也可以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最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卢胜男.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34+143
【2】胡雪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A].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