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丽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实验小学 110300
摘要:伴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写作和阅读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目前,小学阶段语文课仍存在只注重阅读却对写作忽视的情况,导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无法得到根本的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教学模式创新,逐步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来促进读写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模式构建;
引言
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中读写就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一个班级小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还与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加强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要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在教材中也增强了文章句子仿写、续写方面的训练题。
一、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
读写结合不是简单的将阅读与写作拼凑起来,而是通过梳理阅读与写作的相同之处,将其作用结合在教学形式上,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方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进而使学生形成阅读思维与思考方式。当然也可以借用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写作手法,并将阅读知识合理运用在写作中,最终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教师通过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但有效的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在枯燥读书、识字,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二)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一直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重点,而在各个学科之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则更加突出。在小学语文课本的教材选择上,通常会选取蕴含着中国丰富且优良的人文文化内容,这在天然上就为开展德育教育提供有利的土壤。但是,教师平铺直叙的灌输德育知识,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或者理解不了的情况,也就使得德育的效果与作用不强,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读写结合教学法的使用,能够使德育知识更好的呈现在语文课本、课堂教学中,通过侧面辅助学习,使得学生减轻对于德育知识学习的困哪,更近一步的推动了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效果。
(三)有利于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原因,经历不会特别丰富,这就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因缺少素材而显得困难重重。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开展读加写的方式教学,提升阅读量并为写作积极素材。让学生在阅读时能自觉积累知识,并在写作中感悟写作的乐趣,以此激发小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使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逐渐产生输出的动力,这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来渗透方法。采用读加写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创新力,并可以让学生以写作作为任务进行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调动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有效运用的策略
(一)要加强教师对于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理论知识储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极为重要的两项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也离不开写作训练。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防止自身对阅读与写作的理解走偏,进而影响到教学成效与学生培养。同时,教师在实践之前有必要着重对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进行储备,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读写结合训练。
(二)依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分层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学科,它不像理科那样,每一道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文学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答案都是完全正确,或者是完全错误的,因此每一个读者在阅读文章时,都会基于自身对作者观点的感受而产生不同的态度。对此,教师也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并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文章的二次创造,因为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必然是要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阅读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带动学生提笔写作的欲望。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的阅读文章呢?教师就要从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始,依照学生自身的差异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划分,进而在教学当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将自身的情感通过阅读文章以及动手书写的方式将其表述出来。
(三)灵活运用以读促写和以写引读的教学方法
以读促写和以写引读是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方面,以读促写是指语文教师在引导小学生读书的过程中,采用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从小培养小学生读书动笔墨的良好阅读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奠定良好的自主学习基础。告知学生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对写作有用的好句子、经典词汇要把它们摘抄到读书笔记上,在摘抄写下来的时候,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深对摘抄句子的记忆。读书过程中做的读书笔记,要把整理归类的方法传授给小学生,同时要督促小学生经常翻阅背诵读书笔记,还要引导小学生灵活运用读书笔记中摘抄的好词佳句,将其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丰富写作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以写引读是指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根据作文题目和写作内容,给小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课内外文章来阅读,进而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四)教师要主动带动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从教学目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借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法也是基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出发。所以,教师要想读写结合教学法出成效,就需要教师对于阅读与写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唯有教师善读善写,才能引导学生善读善写”。如果一个教师不会阅读、不会写作,那么很难想象怎么能教出“善读善写”的学生。而如果老师能在阅读与写作中亲身做出示范作用,那么在自己更加理解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同时,也一定会为学生做出积极的榜样作用,也对更好的引导学生丰富阅读与写作经验。
(五)以课文内容为样本,鼓励学生仿写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和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仿写是分析范文的构思和句式结构等内容进行模仿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也是借鉴和模仿其他人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来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作文最初阶段就是仿写,并且仿写也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从阅读过渡到写作,仿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中年级学段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来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快速培养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引导小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的特征。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本文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不断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知识点,对小学生进行相应的读写、仿写训练,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读写能力,并总结读写结合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其他教育者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方法,以此推动读写结合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孝武.读写结合构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51.
[2]李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0(S1):50-51.
[3]魏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法浅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13.
[4]常丽霞.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新方法、新模式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9(04):60.
[5]张培玉.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0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