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荣
信宜市教育局教研室 广东省信宜市525300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全面推进全面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讨论、参与教学方式。
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提出:按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从全国教育方针,到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要求,均明确指出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近年来,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特别是落后地区,很多很多教师很想用小组合作学习,但对小组如何加强合作,理解不透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小组合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找同一个答案,遇到难题就说讨论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要么就没有人出声,要么讨论很久停不下来;或者讨论结束后在展示的环节中没人能够说出需要的结论,在小组活动中或者小组展示活动当中,也总是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发言,其他都在当观众和听众。很多老师充满了疑惑。认为小组活动消耗了时间,拖下了进度,降低了教学效果。
笔者历经多年尝试,特别是课堂中如何利用小组实施合作学习,如何由浅层低效学习做到深度高效学习,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
(一)合理分组。合理分小组是合作的前提。1.均衡。各组基础相当,水平相当。在分组时,先按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排队,把前三分之一定为A等,中间三分之一定为B等,后面三分之一定为C等。每一小组均有A、B、C三个等次的学生。2.人数。每个小的人数4到6人为佳,如果超过6人,课堂就难以形成充分的合作,难以得到充分的展示,难以构建深层学习。
(二)角色分明。在实际工作中,为实施精细化管理,打理班内事务。每一小组的成员均会有不同的分工,比如:一名组长,一名卫生委员,一名纪律委员,一名学习委员,一名组织委员等。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各成员是平等的,各自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不存在提前就有规定,组中有等级,组中有好差,组员中谁要管谁,那个要教那个,阿甲要帮助阿乙等。心理脑科学研究表明,在宽松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效率是最高的,没有前面组中这些规定,每个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培训养成。要进行有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前,进得必要的培训,让组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教给小组长(可轮流当值)组织小组学习的方法,每个组员如何自主内化学习、如何组织输出学习成果、发表意见、如何倾听、如何补充、如何展示、如何评价等等。小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者、解惑者和评价者。
(三)座位灵活。比如六个人的小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方式可采用。
1.组内集中,“非”字型围坐(如图)。这种座位编排就是各小组的人围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小组活动时,学生不用走来走去,直接利用。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开展。但学生需要老师讲课或者面向同一方向观看同一展示的时候,都总有一部分同学会出现不方便的情况。
2.组内集中,排排坐(如图)。这种编排同一小组的同学也是坐在一起,平时上课所有同学都面向讲台同一方向。需要小组交流的时候,前面一排同学转过身,围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小组。
3.组内集中,“T”字型方式围坐(如图 )。这种编排,各小组的人围在一起坐。一小组活动是直接就可以利用。组员不用走来走去,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组长容易监控整个小组各个组员的活动情况。要看同一方向展示时,比非字型好一点。
以上这三种编排。组员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就算调整座位,都是一组一组的调换,便于管理,当然有时候身材比较矮小的同学也可能会出现视线被遮挡的现象。
4.学生按原班班主任编排的座位,行政班的座位。这种座位比较随意,数学课小组活动不受班级座位影响。在教室里固定每一个小组的位置可以像下图那样布置,当需要小组活动时。属于各小组的同学,马上集中相应的地点,小组活动结束后,回原座位坐好。
学生在课堂中的座位应灵活处理,不限于某一固定形式,其实固定哪一种形式,皆有其利弊,以兼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及开展小组活动为指导思想。
三、小组活动的一些常用策略
在进行小组活动之前,各组员对问题应有自己思考及见解,对自己的任务应清楚具体,大多情况下还应有活动时间的限制。
这样轮流说不但检查了每个学生是否掌握这个概念,更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
(二)同伴辅导法。同伴教学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策略,对同伴教学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让更有能力的学生去帮助其他的同伴,为其他同伴的学习提供支持。在评讲作业、试卷、学习例题等时候适合利用。例如在评讲《轴对称》单元试卷时,对全班考试情况进行分析之后,以六人小组为例,第一轮最高分者辅导第四名,第二名教第五名,第三名教第六名,填空选择及尺规作图等大部分在这一活动中都能解决,特别是作图,有手把手教是最好的;第二轮,组内集中解决一对一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部分不敢肯定及一些逻辑证明题目在这轮也大多能解决;第三轮小组汇报,由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由师生合作解决,其实到这一环节各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已经不多,并且很多是相同的问题了。
(三)内外圈,也可称为“大合作“,“采访法”。进行这种小组活动时的任务适合利用全班的资源,先小组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再结合其他各组的活动成果。比如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概率》第2节,为了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具有稳定性的教学,传统的教学过程大多为:第一步,教师通过引例直接揭示什么是概率。第二步,教师讲明怎么进行概率的计算。第三步,教师举例示范怎么进行概率的计算,板书规范的解题格式,第四步,让学生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第五步,总结学习内容。而课标下为让学生获得一个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实施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通过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如果4人一组,可分两小组)进行大量的掷硬币活动,完成下表:
第二步,各组组长收集累计本组内各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然后组员分工去收集其他各组的结果,又进行累计得出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并展示当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40次、80次、120次 ……400次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并完成折线统计图。
第三步,各组一边观察折线统计图,一边通过轮流发言得出规律。
第四步,各组展示实验结论。
第五步,设计多个问题情境由学生解决,以达到拓展应用,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比较以上两种教法,前者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和模仿、缺乏创新意识,而后者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入理解概率的真正含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情感态度都得到极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创新应用能力等核心素养也会逐步提高。
(四)头脑风暴。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由于团队讨论使用了没有拘束的规则,人们就能够更自由地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新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法。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但不进行批评。例如,在学到如何求多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和同学们探索的一种方法后,经过总结,他的思路是如何把多边形变成三角形来求内角和?那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出n边形的内角和,还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每个同学先独自思考6分钟,再轮流向其他组员解释自己的方法,然后大家对比,质疑,那种方法可行,还有方法吗?有多少种方法呢?受前面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思路定势,逐渐从特殊到一般,从里内外,学生可能出现以下面几种为代表的无数种转化方法。
这种做法每个同学在别人基础上都有可能发现新的思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五)亮、考、帮。每个同学在听课思考练习后总结出自己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称为亮闪闪。要把自己弄懂了,但是觉得别人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用来挑战别人,成为考考你要把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或想要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示出来,在交流的时候求助同学陈伟帮帮我。例如同学们在学习完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大家进行亮考帮活动。各组员先全部“亮亮”自己会解哪些一元一次方程,并且都要求举出例子以说明。第二个环节各组员各命一道题“考考”其他组员,认为其他组员不会或易错的。例如:组员甲举例子①解-4x=2,他认为有些组员系数化成1时颠倒分子分母,x=-2;组员乙举例子②解,他认为有些组员去分母时会3这一项会漏乘公分母10;组员丙举例子③;他认为有些组员去分母时第二部分×6刚好去掉6,忘记加整体思想上括号得;等…。第三个环节每个组员请其他组员“帮帮”自己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通过“亮、考、帮”,学生内化了知识,张扬了个性化学习,深度思考,把本来要教师讲授的解法注意问题等通过大家的讨论完美地得到了解决。
四、反思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有它的利弊。小组学习都只是一种学习策略,只有在理解与批判联系构件天语应用求异存同的时候,更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也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