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伟岐 邓灵勇 李昶基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法治化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发生法律纠纷时,为了可以充分应用解决法律纠纷的多种方式,需要不断对此进行研究,以构建完善的多样化的法律纠纷解决机制。本文就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防范对策
高校的学生近年来出现了难以管理的问题,因为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性,个性鲜明,加之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恃宠而骄,认为大学是自由活动的场所,不愿受到约束。所以,现代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分歧、隔阂、代沟逐步拉大,这就导致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很多人身、心理上的伤害问题,从而引发法律纠纷。
1、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的类型
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根据纠纷的法律性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学术纠纷,主要表现为高校在学术管理活动中行使专业学术权力而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纠纷,如成绩评定、学位论文判定、学位授予纠纷等等。第二,行政纠纷,主要表现为高校在日常管理、处分惩戒等方面通过行政权力的行使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纠纷,如学籍管理、作息管理、违纪处分、评优评先、颁发毕业证、派遣证等事项。第三,民事纠纷,主要表现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因教学生活设施设备等导致的侵权行为,购买教科书等民事协议约定等引起的纠纷,当事人可运用协商、调解、诉讼等民法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纠纷的产生原因
2.1高校管理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管理学生中,制定的体系基本都是从建校初期的管理规定修改而来,而现代教育管理体制是不断革新的,但学校的管理体系却未有发展,导致引发法律纠纷事件的原因越来越多。并且高校缺乏对于法律纠纷事件的严格整理和关注,一般高校都是发生法律纠纷后才开始关注此类事件的管理措施,不会未雨绸缪先行想到需要对哪些种类的法律纠纷事件进行计划管理。此外,高校管理学生是基于学校角度而言,在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下,对学生做出预先管理。比如,高校迎接新生,对于新生的管理规定一定是事先做好的,强制要求学生遵行,但是高校对于新生的接受程度却并不了解,所以这种高校管理体制上行下效结果不明显。可以看出,现代高校对法律纠纷事件的认同度不高,缺乏完善的法律管理体系,致使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到位。
2.2学生个人主义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事件更多是因为学生不服从管理,个人主义盛行。大学生已经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单独的行为能力,但却缺乏约束能力,在对学校的管理中,不遵守规定、独断专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这就使得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容易出现纠纷。比如2013年,某高校学生杨某连续半个月不去上课并未在晚归时间内赶回宿舍休息,根据学校规定,学生在课堂和住宿期间如果不能出席,需开具请假证明并上交教务处,予以批准后方可缺席,但是杨某不服从管理,无法说明这半个月的去向动态,经学校讨论,对杨某采取留校察看处分。杨某不服,上告法院,一审判决驳回申诉。这个案例说明学生视校规校纪为玩笑,缺乏管理约束思想,不遵从集体生活意愿,崇尚个人主义思想。
2.3法律宣传、法律意识不到位
法律纠纷事件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校和学生对法律意识的淡薄。一是高校的不作为思想。高校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只是制定了校规校纪,但是却并未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哪些行为已经违反了校规校纪,也不知道各项规定的处罚结果的严重性,甚至有很多学生对本校的校训都不了解,导致只有造成严重后果时才追悔莫及。二是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学生很多时候认为大学的规定和小学一样,不具备实际效力,所以,缺乏对于规定的遵守程度。
比如2012年某高校杨某、于某、林某和方某公开聚众打麻将,很多学生认为只是这只是娱乐消遣,结果杨某因是组织人被开除学籍,其余三人记录留校察看处分,对此杨某将学校告上法庭,但法院认为四人聚众打麻将虽然金额未到赌博罪的最低限,但是对于学校来说这已经是刑事犯罪的前身,而且学校明确规定严禁在学校聚众赌博,所以,学校的处罚是合理的。这就是因高校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宣传不到位才引起的纠纷事件。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纠纷的解决途径
3.1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
高校学生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前提条件。高校应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督促管理者自学等方式,培养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从而自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是管理者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要学习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若干意见》的要求,对高校的管理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把是否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三是按照有关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加快高校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高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在依法行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产生侵权行为。
3.2建立有效的法律培训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的权力最终由学生管理工作者来执行,管理者学法懂法是依法管理学生的前提,因此,高校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法律培训机制,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法律素养。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权范围和权力界限,知道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一部分高校管理者法治观念淡漠,惯于以个人好恶和道德标准来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与纪律性,因此,应通过构建有效的法律培训机制,逐渐让学生管理工作者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从而增强依法管理学生的自觉性,确保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不因管理不善而侵犯学生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尤其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基层领导干部与辅导员,必须精通重要的教育法律法规,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了解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和禁止的事项,对符合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肯定、支持,对于违法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在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立刻依法维护学生的权益。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管理队伍在学生管理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学生管理人员要及时关注和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法律问题,特别是有影响和存在争议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3.3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进程
大学生代表着当代青年人的形象和社会文明。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者,是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是专业知识丰富,道德高尚,而且应具有高标准的法制观念。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管理法制化的必然要求。高校要把大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纳入学校的工作职责范围,通过第一、二课堂法律教育,开展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依法维护自己权益,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积极的参加学校有关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化、民主化和合法化,并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贯彻、执行,推动依法治校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4、结束语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已是现代大学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合法公正、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健全民主管理的机制,形成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的大格局是今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向,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只有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高校的学生管理法律纠纷才会逐步减少,学校的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才会得到加强,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教育政策法规[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
[2]黄嘉思.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18-19.
作者简介:
邓灵勇,男,江苏南通(1999.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李昶基,男,广东汕头(1998.1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严伟岐,男,安徽马鞍山(1998.09.15)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