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发表时间:2020/10/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8期   作者: 王斯婕
[导读] 声势律动是音乐艺术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与传统
        王斯婕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 225000

        摘 要:声势律动是音乐艺术与肢体动作相结合教学方式。与传统的音乐教学相比,声势律动更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充分挖掘音乐的情感价值,提高音乐学习效果。本文从音乐声势律动的运用意义出发,结合实际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原则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音乐教学策略,以及对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声势律动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结合身体上的律动与节奏的一类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简单易学的身体动作表示各种节奏记号。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的节奏练习。小学阶段是学生音乐素养启蒙的重要阶段,而过去传统的音乐教学略格式化,没有体现音乐学科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教学单一僵化,不易在音乐学科艺术与学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声势律动的出现不但让学生在肢体语言中感应到音乐节奏,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能力以及记忆力,且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死板单一的模式。
一.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声势指的是将个人的身体看作乐器,依托拍打肢体实现发声。包括拍手、拍肩部、捻指等动作。可以得出结论:声势律动是人体主观实现对自身情感外部表达的最直接的方式。律动是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的舞动。小学生还未具备相应的音乐学习经验,在节奏上及肢体控制上还有些许欠缺。因此,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声势律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肢体动作的协调进而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其次,通过学生自行编创声势动作,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拓宽音乐思维;再次,声势律动有利于平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展。音乐是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将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将音乐作为媒介,实现协调发展;最后,音乐有利于提高学生感应音乐的敏感性,在听到不同的音乐节奏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实现音乐与肢体语言的融合。
二.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于是人们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开始变得热烈。对于艺术性培养的最佳时期来说,应该是孩童时期。对于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音乐课程的安排设置,对学生音乐艺术性的启蒙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全面了解音乐的魅力,在进行音乐教学基础课程时,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声势律动。但是在实践中一些音乐教师对声势动作的运用还不够灵活,限制了音乐课堂想达到的效果。针对此情况,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下几点原则:其一,指向型。在律动肢体动作设计上,应贴合本课音乐教学内容,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不仅是活跃气氛,更主要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简单的音乐训练中提高音乐素养。其二:适度性。律动的运用应符合音乐教学需求,避免滥用。声势律动是服务于音乐教学,切勿角色位置颠倒。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动作,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掌握声势律动。一些教师对律动的运用效果缺乏预期,过难的动作会影响学生吸收,勿在律动环节反复教授,影响下一个教学环节。其三,灵活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对声势动作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声势动作与音乐节奏之间存在着对应关 系,这是奥尔夫在观察总结声势教学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认识,但是小学音乐教师在应用声势律动的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声势动作,而是应该根据音乐作品灵活选择动作,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理论的适用性,并提高学生参与声势训练的积极性。
        三、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声势律动加强对学生节奏掌控能力的培养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不完整的音乐。由此授课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效感知乐曲的节奏感。不同的音乐作品中,相关节奏间产生的律动效果能够有效激发人体的节奏感,并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因此,声势律动则是提高音乐技能的有效途径。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需要,打破训练的刻板局面, 让学生在听、唱、动的结合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罗列好任务,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授课流程,一步步的来参与活动,着重对节奏掌控能力加以培养。
        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声势律动可以说是一种有效且已实施的方法。
        (二)利用声势律动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声势律动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能够打破教唱的格式化现状,使学生在快乐美妙音乐氛围中,提高对音乐学习动力。例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节 奏明快、情感活跃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自觉拍手跺脚,融入到音乐的节奏中来,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三)利用声势律动展现音乐艺术情感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教授、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实现情感升华。理解乐曲作品呈现出的内涵及人文观念,聆听与讲解是不够的,声势律动则能够使学生直接感受乐曲内在情绪,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语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音律与节奏的把握,提 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 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深入拓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声势律动,动静结合,提升小学生学习的音乐积极性,为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孙丽璇.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音乐教育,2019,12.090
        [2]钞艺娟.浅议在音乐教学中对于声势律动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5,32(22):206-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