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寿先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的不断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文化的交融推动下有效的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发展,此外,一些不良的风气也融入了高校,其直接影响我国高校发展。本文就对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法制教育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高校;法治;教育
目前,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矛盾突出的重要阶段,因此持续不断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热议与社会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给国内很多高校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所以,为了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加深并完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因此要求了高校必须要注重法制教育,唯有如此才能够给国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了新舞台,并且为创建和谐高校增添了新色彩。
1、大学生法治观调查结论
调查显示,随着普法宣传的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78%的受访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但在法律实践方面,许多学生存在模糊认识和错误做法,大学生整体法律素养不尽如人意。首先,文、理科学生在法律意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此次问卷中,参与调查的理工类和文学艺术类学生人数各占50%,结果显示:文科生的法律意识要强于理科生。这与文、理科学生在“基础”课上表现是一致的:文科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明显高于理科生。其次,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存在谬误。因为“基础”课是公共课而非专业课,大多数学生对其不够重视,临到考试时才突击复习应付过关。这种“重学分轻实效”的学习态度,不可能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2012年,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学生网上发帖散布‘高校学生离奇失踪’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三,大学生对法治的诉求有所提高,但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法律持不信任态度。在调查中被问及:当你与同学发生争执,被对方拳打脚踢一顿后,你的解决手段是什么?有86%的同学选择“向学校报告”或“用法律手段解决”,有11%的同学选择“隐忍”,还有3%的同学选择“找朋友帮忙”。这说明当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有些学生缺乏合法维权观念,宁愿选择消极放任态度,甚至因采用报复手段讨回“公道”而触犯法律,也不愿相信法律的公信力,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2.1法治教育形式单一导致法治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进行的,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担任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专职教师并非毕业于法学专业,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和法学理论素养,无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法治教学产生兴趣,致使法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外,通过调查问卷和定性访谈发现,大部分高校的法治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从而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而形成法治意识和法律信仰。
2.2高校法治教育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突出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很少邀请国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律师等法律人来学校开展法学实践教学,也很少组织学生集体去法院旁听。此外,像高校内部的模拟法庭、法律社团等在法治教育实践中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法治实践教育的缺失,致使大学生很难从自身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很难在长期的法治教育中产生对法律的信仰,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主要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担任。一方面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并非法学专业出身,缺乏完备的法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学理论素养。另一方面,高校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后续法律培训也没有及时跟上。师资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3、法治背景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主要措施
3.1完善高校管理责任制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行责任制管理,是切实可行的,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社会、对学生、对教师、对法律全面负责。列宁曾对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定义,即“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工作完全负责”。从这点来说,只有明确责任所在,才能更好地促进积极性与责任心,继而保证合理利用物力及人力,对改进、检查、赏罚等工作的全面落实。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就要运用责任制原理,充分挖掘每个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及潜力。长久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工作都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与没有明确责任制及缺乏合理的分工不无关系。完善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管理责任制,是实现高校依法管理的要求所在。如果高校管理人员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出现失职、滥用职权及越权的行为,必须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职责完成不充分者及不履行者,对相关合法权益构成直接损害的,就必须承担起赔偿的责任,而且要根据其主观的过错程度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因此,贯穿我国高校管理法规的基本精神及核心作用就是责任制,只有实行法律责任制度,才能确保我国高校实行依法管理。
3.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首先,改变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大学阶段,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处于最佳状态,抽象思维能力显著增强,喜欢怀疑和争论,容易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果教师一味进行灌输式宣讲,学生当然会产生懈怠、反感情绪。因此,我们要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身份由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促进者、引导者,地位由居高临下转向与学生平等;要强调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其次,引进案例教学法,增强法治观教育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法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为各国所借鉴。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宣讲或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结合较为典型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围绕该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该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种相对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生动形象、易于感知,具有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等优势特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实现法治观教育“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学目标。
3.3利用网络进行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传播速度更快,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信息的高速流通,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经是百分之百,这使得信息传播在大学生之间变得更加快捷;覆盖范围广,基本上学生都会参与到网上的活动中来,甚至,很多学生是社区达人。信息的传播更多的是依靠网络的形式,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法治建设,起到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建立自己的法治网站让学生有一个可以了解相关建设的过程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远离不良价值观的毒害,建立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是网站要起到的作用。老师可以和学生进行热门话题的讨论,不断的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了解,这佯更好的在学生中进行法治教育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法治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法治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提倡的创制良法、自觉守法、权利本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探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内容贴近国情,重视培养学生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德性,提高他们教育遵从性,使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周晓东,马玲.法治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119-121.
[2]李海峰.基于法治背景下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研究[J].现代交际,2015(1):144.
作者简介:
麻寿先,男,广西平果(1999年02月04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