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华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民族中学 530199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类学科,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便是要通过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篇意识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学生语篇意识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英语;语篇教学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初中英语教学早已经不是一门需要学生们死记硬背的学科了,它正沿传统教学中只传授学生简单的书本知识逐渐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着,践行以新课标的要求来培养和促进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故此,运用跨学科整合理念进行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会让学生们在英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文化视野。
一、语篇意识培养的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初中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篇意识与语篇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素养。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中,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远比“纸上谈兵”教育方式来得重要。教师在语篇意识培养环节,融入文本标题和插图,学生通过找寻图片线索,能够激发其阅读兴趣,教师融入不同英语教材文本格式,打破常规教材特点,能够培养学生体裁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语篇解读能力指明学习方向。此外,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划分语篇层次,能够培养学生语篇层次意识,通过着重从不同视角分析语句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语篇文本主旨大意,培养其英语素养。
二、跨学科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语篇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要想有效地开展语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丰富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在课堂上的长时间课内阅读易造成阅读疲劳,而且也不利于阅读视野的拓展。反观课外阅读,恰恰具有课内阅读所不具有的优势,能够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体验。而且,现在市场上流行着许多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英文刊物,相较于以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更能带给学生新鲜感,因此需要教师认真辨别,选取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籍或刊物。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课前阅读,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人文、历史、音乐、地理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并在课上进行分享交流,谈谈自己在书中获得的知识。交流的同时,学生也在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水平,便于教师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交流过程当中通过拓展性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开阔文化视野,又渗透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与社交能力。
(二)打破学科局限性,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英语阅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提炼英语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掌握文章框架结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首先,教师可将课程内容进行规划,自制简单的语篇结构供学生学习,通常会含有一定比例的生词生句,教师可转变以往保守的教学理念,采取联系上下文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猜测生词生句意思,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语篇知识学习框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提示关键词,复述文章主旨大意。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创造出自己的个性文章,能唤起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语篇知识与内容。
(三)丰富学习载体,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仍旧处于一个爱玩的阶段,对于课堂枯燥的学习生活会感到厌烦。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逐步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所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类似于情境娱乐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符合初中生心理状态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使教师更容易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情境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历史、地理等知识微视频,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提前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这样做一方面,是有助于降低语篇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声像结合的课文音视频,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语篇内容,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大量教育数据显示,英语学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可以与其他的自然学科相互融合在一体的。因为,其他自然学科中的优势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也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多元与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得各学科之间都能互相融合与交叉,还有效地调动了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闫勤奋.浅议初中英语语篇教学中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15):117.
[2]李俊俊.赏析语篇体裁结构,优化语篇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19(06):173-174.
[3]胡玉萍.刍议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法的应用[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二).: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8:911-912.